顶部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第A13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旧事
难忘的山区教师经历

    □ 任正铭

    前不久的一个下午,一个电话让我从昆明直飞成都,在成都的四川省人民医院,我见到了生病的大哥,深感健康的重要。

    让我吃惊的是,第二天病房里出现了一个我在成都工作的学生,《中国输血杂志》的吉昌辉。我在哥哥病重时,希望他帮忙在成都找找好的医生,然而不经意透露了我要到成都的消息。看到我,他很是高兴,我油然想起了在山区乡村中学教书的那一段往事。

    41年前的1978年,我以初中的学历参加了高考,竟被重庆一所师范学校录取了。毕业时,我却被分配到当地最偏远的山区教书。要知道,在这之前我就是城里的一位正式教师,为了多学一点知识才放弃工作来到了师范学校读书的,没想却被安排到了天寒地冻的大山里。那时候,愤懑、自暴自弃占据了我整个心灵。

    而改变我这一心态的是我的一个学生。某天上晚自习,有一个学生在打铃半个小时后才出现在教室门口。上了读报课,我正准备“收拾”他时,见着他手里举着一个山里常见的大火把,才知道原来那天他19岁的姐姐去生产队加工房打玉米,一不小心,长头发被绞到了皮带里。加工房的师傅出去抽烟去了,姑娘硬是被高速运转的机器撕掉了头皮。尽管连夜送去了医院,姑娘还是走了。那时山村没有电话,这个叫王德伦的学生可是打着火把,走了15里山路来学校专门跟我请假,之后他还要回家帮着处理姐姐的后事。

    不得不承认,是大山里学生的纯真与朴实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山区教师真的应该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于是我关心起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眼前的吉昌辉,曾经也是山村学生的一员。当年我见他常常赤脚上学,便花3元钱给他买了一双草绿色的解放鞋。同时,为了帮助班上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也曾翻山越岭到另一所学校,为学生找来复习资料誊抄;在寒冷的冬天,经常通宵达旦地为学生批阅试卷,第二天鼻孔都给煤油灯的烟尘熏黑了。令人欣喜的是,那一年好几个学生考上了昆明和郑州的中专学校,我也获得了县里首届优秀班主任称号。

    这段山区教师经历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之后我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想到我的那些学生,想到他们在课堂上专注地看着我的目光,这也激励着我不能忘记肩上的责任。40年来,我也没有放弃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在后来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中,我从重庆移居来到了昆明,除了从事教学工作,也担任过学校校长。来昆明的8年时间里,我在的这所学校从300多学生,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学生,让我见证了如今国家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由衷感慨当年山区学生的不易。

    回首岁月,忆从前,感谢这段时光,感谢那些人儿。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