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
第A13版:时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
科技“紧箍咒”,莫把学生当白鼠

    □ 陈广江

    商业行为侵蚀校园值得警惕,那些披着“乡贤捐赠”等各种华美外衣的商业行为侵蚀校园尤须警惕。

    继智能校服、人脸识别进入校园后,一款可监测学生上课是否走神的头环也在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镇中心小学投入使用,并引发持续关注。据报道,这款名为赋思头环的脑机接口设备,可以检测佩戴者的脑电波,评判学生在上课或者写作业时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并且还有打分机制,产生的数据会实时上传,并发到家长群里。

    在黑科技井喷的时代,各种神奇的技术产品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用黑科技为教育赋能,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充分证明这款黑科技的安全性、有效性、必要性以及合理性、正当性。这款功能接近孙行者紧箍咒,又似现代版“头悬梁锥刺股”的头环,就面临着多重拷问。

    对此,校方的说法是家长和学生都没有反对意见,学生也没有身体不适;涉事公司则表示,该头环是一款训练学生提升专注力的仪器,而非用来监控学生的产品,并强调充分保护学生隐私,不会向家长发送相关报告。至于其效果,涉事公司援引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并强调产品研发者有哈佛等名校的技术背景;而校方则颇为谨慎,称至少会有心理作用,所以学生注意力比以前要集中一些。

    从上述说法和媒体报道不难发现,防走神“监控头环”只是一款未经过科学论证、权威鉴定的实验性产品,不仅其安全性、有效性、必要性处于商家自说自话、自卖自夸阶段,而且其进入校园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更令人生疑。换言之,商家打着高科技、名校背景的旗号,利用学校和家长急于提高学生专注力的功利心理,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管漏洞,把学生当成了黑科技的“小白鼠”。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谁来使用、怎么使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一旦掺进商业因素,所谓的“科技向善”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甚至美丽借口而已。在缺乏严格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在技术尚未经过充分实验论证的情况下,该头环能否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所搜集的大脑活动数据是否外泄,都令人生疑、不安。现实中,利益驱使下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件并不少见。

    此外,即使该头环如商家所宣称的那样神奇,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且没有伤害,也需谨慎使用。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生命,而不是冰冷的零件或机器,教育重在因材施教、润物无声,一旦学生的大脑活动被数据量化,并成为评价学生表现优劣的标准,学生的天性禀赋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扼杀。最终结果,也许成绩提高了,但学生的成长失去了丰富性和可塑性。

    一款形迹可疑、漏洞百出的教辅产品堂而皇之地走进校园,且被使用了一年之久,学校和主管部门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无失职失责,值得追问、反思。家长急于提高孩子成绩的迫切心理可以理解,但学校和主管部门不能乱了阵脚。商业行为侵蚀校园值得警惕,那些披着“乡贤捐赠”等各种华美外衣的商业行为侵蚀校园尤须警惕。守土无责、失责,理应追责。

    当前,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已经够重了,他们需要的是科学减负的“松箍咒”,而不是高科技包装下的“紧箍咒”。

    (相关新闻见A11版)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