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第A12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6版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书 话
写下,即是重生
——读徐海蛟散文集《山河都记得》

    □ 刘敬

    有人说,不管你经历过怎样的痛苦与忧伤,到最后都会渐渐遗忘,因为,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光。然而,之于一位作家,那些生命的过往,如年少的欢乐与迷惘,成长的酸楚与惶惑;如至亲的远行与诀别,故乡的炊烟与暮色……却会化为一粒粒倔强的种子,深植心底,哪怕暂时被遗忘,被记忆冷藏,但每每夜阑人静、反思内省之时,就会惊觉那一粒粒种子,从来都不曾停止生长,甚或早已枝繁叶茂——徐海蛟,正以自己细腻传神的文字,以这本散文新著《山河都记得》,孜孜探寻人生来处,欲与时间相抗衡……

    徐海蛟少而失怙,倏忽已是26年过去。那样一段惨痛到无法回望不敢想象的遭际,那样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父亲竟瞬间化成了梦里的虚拟,如何忘?怎能忘?首篇长文《父亲》,真挚、坦诚、畅达,缅怀之情蒸腾若云,弥漫于纸页间,让你我感受到了作者念念亲恩近于狂乱的一记记心跳。

    作者的父亲生于大山长于大山,虽为农民之子,心却不曾“安分”——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对于美好梦想的践行,他执著的脚步从来都是一路向前——采石、伐木、盖屋、种草药、育蘑菇、烧砖瓦、潜心自学、行医乡间、爱家助人……尽管只有小学文化,却成就了一个村医妙手仁心的传奇。可是,这样的父亲终究没能避开1992年那个夏日之晨,那个黑灯瞎火的十字路口,以致殒命于突如其来的车祸——是的,“死亡一锤定音,从来不容置辩,不许说情和讲理”。

    然而,“写下即是永生”,在作者心里,“父亲是一位乐天派梦想家,一个心慈手软的叛逆者,一个胆小如鼠的大英雄。”他常自问,“我和父亲之间究竟错过了哪些事?”并情不自禁地反复推测,以期和父亲有一种重新在人间共历世事共享天伦的可能,譬如一场远行、一次还乡、一个典礼、一程风雨路、一次乔迁新居……而末篇《万物带来你的消息》更与首篇相呼应,对父亲的忆念之情绵绵如江流灌注。尽管,正像作者在自序中所言的,“这是我迄今为止,唯一一本一次次将自己写哭的书”,但岁月多情,文字的底色终是暖的,如柔软的棉,丝丝散溢着温情的阳光,虽有淡淡的哀愁,却并不颓丧,又如煦风拂面,让你我感知到了作者在踏碎噩梦、越过低谷后,能直面心灵深处那些曾经最难忘的战栗与不安、痛楚与温柔,并最终在深情的回望里获得的坦然与平静,果决与勇气。

    全书16篇文字,或长或短,时时处处都闪现着父亲的影子,潜蕴着对父亲的至爱深情。但在首尾篇章之外,更多的笔墨同样留给了故乡,留给了童年,留给了山乡的四季风雨,亲邻的悲欢喜乐。26个春秋的尘世磨砺,作者渐渐放下了悲伤,抚平了愤慨,回顾成长,那原本如影随形的层层暮色慢慢飘出少年沉重而凌乱的记忆,只留下了简单的快乐,纯真的美好,哪怕是一根茅草、一口猪油渣、一封手写信、一本缺了页的书、一只鸣唱于林间的小鸟……尤其是《黑暗里的爱与光》一篇,作者更是直抒胸臆,坦陈因着文学启蒙老师,“十四岁的我被附着于文字之上历久弥新的美捕获,蹑手蹑脚推开了灵魂宫殿里另一扇沉甸甸的门”,直至生命一次次蜕变,从大山而往大海,在文字里安身立命……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掩卷回想,《山河都记得》不恰是一阙至真至诚、婉转悠扬的自然与生命的吟唱吗?日里,夜里,点点乡愁缕缕情;伴你,伴我,恍然如梦似老酒。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