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卫士多壮志,一腔热血写春秋。有人说,监狱人民警察,是高墙内的“守夜人”。一年,他们平均巡逻200万步,夜班瞪眼720小时,谈心谈话300人次,开展技能培训1300人次,制作审查报批服刑人员考核表7000份…… 在长长的警戒线后,在厚重的铁门之内,监狱警察是一年行走14000公里以上的高墙“守夜人”。最近晚报记者走近云南监狱5名不同岗位的警察,走进他们各自不同的夜…… 保山监狱李增伟:我是不夜城的“夜警” 在监狱布满铁网、戒备森严的高墙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统一制服,肩负光荣使命,走进“围城”,“封闭”自我,“教化”他人。春夏秋冬、日月轮回,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诠释着坚守与执着。 在高高的围墙里,有些夜,只属于监狱警察;有些月,只有监狱警察才看得见。凌晨两点,别人都在酣睡,他们却依然忙碌。在高墙内的世界里,他们用超乎寻常的缜密和耐心,守护着监狱安全。 云南省保山监狱特警队警察李增伟的执勤夜不曾失落,因为他与同伴带着“闹闹”(警犬),在每个角落都留下足迹。熟悉的道路、反复的步巡、匆匆的身影。 “平凡的夜不平凡,不懈的坚守,一样的温馨。”李增伟说,没有人知道,每一个寂寥的深夜,在空荡荡的走道里,他们的足音是多么地令人心安;更没有人探究,高墙之内,一代代监狱民警付出了多少艰辛,默默守护着高墙这道“门”。 李增伟说,无论多晚,他们从不打烊;不管多久,他们初心不忘。因为他们是守护璀璨灯光的“掌灯人”,更是最亮丽的“夜警”! 元江监狱丁绍洋:我在监区守候下一夜 在云南省元江监狱,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被同事们笑称为监狱的“110”,他们每周全天24小时在岗履职,处理监管区各类事物,对监区的各项工作进行巡查。他们在白天要担负起监区巡查、监管区送饭和处理突发事件等职责,夜晚要做好视频巡查、监舍督查和值守备勤等工作,他们就是云南省元江监狱的机关值班组。 机关值班组警察丁绍洋,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一员。在白天对各监区进行巡查后,随着夜幕降临,值班组的夜班工作又开始了。晚饭过后,他们按监狱要求在二级分控中心对各监区收工后的情况进行视频巡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抽看检查。针对近期元江县干旱少雨,监狱水源水库库存急速减少,针对供水不足导致监管安全隐患情况,他们重点对服刑人员的用水情况进行视频巡查。 视频巡查完后,针对出现的问题,他们又对各监区监舍进行日常的督查。一切正常后,夜已经很深了。他们又回到监管区里的值班组备勤房中,准备迎接下一个黎明、下一次夜色。 宜良监狱段卫明:我的夜是白色的 “报告值班领导,病犯杨某顺心肺衰竭,需要立刻抢救……”这是云南省宜良监狱医院对讲机传出的呼叫。云南省宜良监狱医院警察段卫明一看表,此刻是凌晨1点53分。 凌晨2点01分,杨某顺血压恢复,心率开始稳定。回到值班室,段卫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工作15年以来,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个夜班执勤,经历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那些他抢救过的病犯依旧历历在目,看着他们一次次的转危为安,段卫明的心里总会被一股莫名的感动包围。 看看手表,又到了巡查时间。“报告段医生,杨某顺的心率突然消失……”来不及多想,段卫明立刻冲向抢救室:“上呼吸机,打标准计量强心剂,电击准备……”段卫明和同事们争分夺秒,和死神竞赛。凌晨3点47分,杨某顺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段卫明说,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监狱警察。步入医学殿堂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自己不敢淡忘,志愿成为一名监狱警察的从警初心始终记得。因为,我的夜是白色的。 省女一监花燕云:我的夜是看她入眠 当时间的指针义无反顾迈向11月,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五监区警察花燕云,已参加工作4个年头。四载春秋,她早没有了曾经的书生意气。作为一名非警校的毕业生,从最初的懵懂慌乱到如今熟悉监狱工作的各项事务,她一直走在成长的征途上。 她头顶庄严警徽,用心血燃亮烛光,用生命架起阶梯。她每天周而复始地穿梭于高墙内外,把人生的期待留在了服刑人员脸上,把希望放飞在监墙上。夜很静,监区执勤室里只有机器运转的微微声响。 已是凌晨两点,正是身体最容易感到困倦的时候。花燕云站起身来扭了扭略微僵硬的脖颈,眼睛仍紧紧盯着屏幕。值班当天,监区来了一名新入监的服刑人员小莲(化名),刚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未来漫长的改造刑期,她很迷茫。虽然就寝前花燕云曾找她谈过话,但花燕云还是要对她多加关注。 每隔一小时,花燕云到楼层巡查的时候,都会到她的床铺多看几眼,听到她均匀的呼吸声,花燕云才感觉安心。夜依然很静,此时的花燕云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打开服刑人员小莲的心结,让她尽快适应改造生活,燃起对新生的希望。 花燕云说,改造服刑人员,从心开始,这是许多师姐、前辈告诉她的诀窍。简单的几个字,做起来并不简单,如何走进一个素未相识的人的内心,激起其认罪悔罪之心,从而认真改造,是她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官渡监狱王勇:我是夜的“点灯人” 他是一名监狱警察,守卫监狱的平安,也守卫监狱的光明。他是来自云南省官渡监狱基层管理三部的警察王勇。时光匆匆,转眼间王勇已经工作27年,自1992年从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自动化专业毕业,他就怀着对警察职业的憧憬和热爱,成为了一名监狱警察。 作为当时全监狱唯一一个学自动化专业的他,深知保障供电是监狱安全的一道屏障。因此自工作之日起,他与黑夜就结下不解之缘,因为他是负责保障全狱供电通畅和用电安全工作的专职人员。 20多年对王勇来说,记不得多少次片区停电时彻夜守在发电设备旁,也记不得有多少次加班加点抢修电路,更记不得有多少次在深夜接到指挥中心电话就立即赶到现场处理故障。 电力故障是没有预约的。就像去年7月的那个夏天,夜里突降暴雨,监狱配电室正在改造,考虑到这样雷雨交加的天气会给用电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王勇在家坐立难安,交代妻子照顾好孩子后就立刻往十几公里外的单位赶去。 到配电室一看,值班的女同事站在大雨中焦急的观察着水位。水位渐渐升高,而雨也越下越大,顾不得多想,王勇赶快把本部门还留在单位的所有同事召集起来,大家冒着大雨分成两队:一队在原有的排水沟上不断地清淤泄水,一队在配电室周围挖临时排水沟。 一夜的奋战终于解除了危机,保证了监狱用电安全。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的工作中早已习以为常,这份守护光明的工作平凡而责任重大。王勇自豪地说:“我是夜的‘点灯人’。” 本报记者 夏体雷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