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第A02版:聚焦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罚站、面壁、隔离反省、限期转学……
老师惩戒学生 要有“标尺”了


新华社发

    为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22日对外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应遵循育人为本、合法合规、过罚适当、保障安全的原则。同时,还拟明确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强制措施等具体内容。

    可以这样

    一般惩戒 可罚站不超过一节课

    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当场进行教育惩戒:

    点名批评;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适当增加运动要求;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暂扣学生用以违反纪律、扰乱秩序或者违规携带的物品;课后留校教导;学校校规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学生扰乱课堂或者教学秩序,影响他人或者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教师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将学生带离教室或者教学现场,暂时隔离。

    教师对学生实施前款措施后,应当视情况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家长),要求家长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较重惩戒 可要求家长到校陪读

    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情节较重或者经现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教师经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同意,可以实施以下教育惩戒措施,并应当通知家长:

    暂停或者限制学生参加课程表以外的游览、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外出集体活动;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由学校学生德育工作负责人予以训导;在学校设置的专门教育场所隔离反省或者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行为规则教育;要求家长到校陪读;学校校规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严重惩戒 改变教育环境或限期转学

    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失范,屡教不改的,或者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或者有欺凌同学、辱骂殴打教师等恶劣情节的,教师应当提请学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育惩戒:

    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由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予以训诫;安排专门的教育场所,由专业人员进行辅导、矫治;改变教育环境或者限期转学;学校校规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对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经教育惩戒仍不改正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与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对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给予勒令退学或者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学生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学校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因违法、轻微犯罪行为但不予行政、刑事处罚的学生,学校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建议将其转入专门学校教育矫治。

    强制措施 可暂扣违规违法危险物品

    教师发现学生携带、使用违规或者违法危险物品的,应当予以制止、暂扣并通知家长,情况严重的,应当报告学校。暂扣的违规物品应当在适当时候交还学生家长。违法、危险物品应当予以没收或者报告公安机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教师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发现学生藏匿违法违规物品的,应当责令学生交出或者对其藏匿物品的课桌、储物柜等进行检查。

    学生行为损害公共财物或者他人物品的,应当依法予以恢复原状或者赔偿。

    不能这样

    不得击打、刺扎等直接造成身体痛苦

    《规则》同时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教育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行为;辱骂或者以带有歧视、侮辱的言行贬损等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因个人或少数人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因个人情绪或者好恶,恣意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惩戒;其他侵害学生基本权利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关于学校

    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等审议

    学校应当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教师实施学生管理和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学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学校校规校纪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执行。

    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吸收教师、学生及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代表参加,负责讨论确定可采取的教育惩戒措施,监督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实施,开展相关宣传教育等。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行为的指导、监督,采取措施提高教师正确履行职权的意识与能力,并纳入师德考核范畴。每学期末,学校应当将学生受到教育惩戒的信息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关于家长

    应当配合教师管束教育学生

    《规则》指出,家长应当履行对子女的教育职责,尊重教师的教育权利,配合教师对违规违纪、行为失范学生进行管束教育。

    家长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有异议的,学校应当引导家长通过正当渠道,合理表达诉求;对威胁、侮辱、伤害教师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保护教师人身安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支持或者代表教师追究其法律责任。

    请你参与

    12月22日前可通过多途径提意见

    据了解,本次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2日,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www.chinalaw.gov.cn),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2.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法制办(邮编:100816)。来信请注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字样。

    3.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fzb@moe.edu.cn。

    人民锐评

    教师轻轻举起的戒尺,家长不必去拦

    老师能不能惩戒学生?又该如何惩戒?今天有了答案。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并界定了四类不同层次的惩戒。

    这份把“戒尺”还给老师的文件来得不算早。现实中,部分家长坚持“我家孩子谁也教训不得”,老师稍稍惩戒就上告学校甚至爆粗动武。一些教师因而顾虑重重,面对问题不想管也不敢管。这显然是多输的局面。

    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适当而适时的惩戒。在教育、成长上,一味护犊,实在“糊涂”。消除教师的顾虑,除了健全制度安排,更需家长持开放态度,用包容支持教师行使正当惩戒权。

    古代私塾先生常有手持戒尺的形象。今天,我们应从两方面看待戒尺:一是惩“戒”,二是“尺”度。合理惩戒利于孩子成长;但惩戒不是惩罚,必须把握尺度。守得住边界,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这样的惩戒理应赢得尊重。

    一言以蔽之,我们期待教师“手拿戒尺,眼中有光”,他们严格依照规定执行教育惩戒,会向家长交还一个更有可塑性的孩子。在此过程中,他们轻轻举起的戒尺,家长不必去拦。

    据新华社、中新网、人民日报客户端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