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美人鱼……对于城市的孩子们来说,听着爸爸妈妈讲的童话故事入睡,或许是睡前幸福的日常。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听着童话故事入睡简直是一种奢侈,如同梦里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从去年开始,北京歌路营慈善基金会在云南启动了“新1001夜睡前故事公益项目”,此后与昆明阳光公益爱心联盟、昆明虫虫爱心联盟携手,目前在我省陆良、大姚、石屏、元谋、巍山、弥渡6个县实现全覆盖,惠及273所学校约39642名寄宿学生。项目实行一年多以来,效果如何?近日晚报记者走近这个新公益项目。 新闻助读 “新1001夜睡前故事公益项目”,根据农村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以“睡前15分钟”为切入点,以“故事疗愈”心理流派为指导。通过每天一个睡前故事、一段起床音乐的形式,改善寄宿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住校生活状况、宿舍关系、归属感等,并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以此改善农村住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夜空下 我和你 我问你:哪里的星星是最美的呀? 你说:睡觉前妈妈在床边讲的故事里啊。 我问你:你见过故事里的星星吗? 你说:没有。但是我见过妈妈在梦里给我讲故事。 我说:要不今晚睡前先给你讲故事吧,然后再做个好梦。 你说:好啊,那记得把妈妈编进故事里去。 镜头1 黄瓜园中心完小把“小喇叭”当成小伙伴 楚雄州元谋县黄瓜园中心完小,在学生宿舍一楼的留守儿童之家,全校所有宿舍楼的“小喇叭”总台就安装在这里。每个学生宿舍里都有一个小喇叭,负责管理“1001夜睡前故事公益项目”的老师给记者展示了软件里的故事库以及播放的流程和操作,定时每天晚上9点开始播放睡前故事,早上6点55分开始播放起床音乐。 红芙,五年级的一个小班长。如同她的名字,承载着父母对女孩简单的期盼,红扑扑的脸庞、真挚的眼神,好像一朵盛开的芙蓉花。爸爸在外地打工,妈妈在元谋,但因为家住得远只能选择住在学校里。这里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如此。黄瓜园中心完小一共800多个孩子,像红芙一样寄宿的就达到了500多个,其中双亲都外出的留守孩子有30多个。 “这些故事教会了我坚强。”这是记者问起关于“新1001夜项目”时,红芙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听起来和孩子的年龄有些不相符,但她的眼神里,好像又充满坚定。“你喜欢听这些故事吗?”记者问。“是的,特别是喜欢听那些小动物的童话故事,很生动的,让我睡觉前感到甜美与安然。”“我还想听到一些关于植物的科普故事,因为我是小女孩,就喜欢花呀草呀的。”红芙说,她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像“小喇叭”一样也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眼睛又大又亮的新乐和红芙不一样,她是为数不多的走读生。小新乐说,虽然平时妈妈在家,睡觉前偶尔也会给她讲故事,但妈妈的知识有限,能讲的故事不多。对于其他同学能在学校里睡前听到“小喇叭”故事,她和记者聊天时,眼里满是羡慕。而记者采访其他同学时,有的喜欢科幻故事、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科普、有的喜欢名人传记……总之,孩子们把“小喇叭”当作老师,也当成了小伙伴。 镜头2 江边小学喜欢听故事听流行歌…… 元谋县江边小学坐落于金沙江畔,学校在高耸的山坡上,是全村唯一的一所小学,这里400多名学生全寄宿。 “老师吃不吃?”采访中,一个扎着丸子头的女同学把她手中的小零食递给了记者,自然、随和。和她聊天后了解到,这个“小丸子”才读一年级,爸爸妈妈都是快递员,一般等他们回到家时,小丸子就已经睡着了,所以“小丸子”索性就寄宿在学校。“小丸子”还告诉记者,听“小喇叭”讲故事,就像她住在家里时,睡前等待归家的父母快乐的样子。 聊到听“小喇叭”讲故事,旁边的同学也一下打开了话匣子。“真的喜欢,上床以后有其他小伙伴讲话,我们都会叫他别讲了,安静听故事。”“别放英文歌啦!听不懂,我们喜欢听流行歌!什么王一博啊肖战啊,哈哈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融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当记者说晚上要去他们的宿舍体验时,小朋友们又开始一阵喧闹。“老师!女生宿舍309,一定要来噶!”“老师老师,304!”“还有305!”于是,我们与孩子们达成了小小的约定。 老师说—— 让学生们养成一种好的睡前习惯 “新1001夜睡前故事公益项目”在云南已经创立一年多了,学生发生了哪些转变?老师似乎是最有发言权的。 江边小学的李老师说:“以前,学生下晚自习到回来洗脸、入睡的这一段时间里,整栋楼就像炸锅了一样,每当这时我心里就会默念,快点睡吧,孩子们。那时候的纪律真的很难管,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就是真是让人头秃。”深有同感的还有黄瓜园中心完小少先队辅导员普仙爱:“没有播放睡前故事之前,宿管老师很难管理学生,差不多管理时间要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十分费力。这边刚管好,那边又开始讲话。” 江边小学在接受“新1001夜睡前故事公益项目”的时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副校长思加芸说,意外的是,这一试带来了许多惊喜,学生比以前好管了,省心、轻松许多。“不像以前一样,在学生洗漱以后,还要像一个陀螺一样在四层宿舍楼之间旋转,不停地穿梭在各个房间,逮住叽叽喳喳、仍处于睡前‘亢奋期’的小话唠们。”正在寝室值班的李老师感慨道。 思加芸告诉记者,老师们能感受到学生明显的变化,更愿意与人交流、上课也更积极回答问题,还把作文写得更有趣生动。当然,最大的转变是,学生们养成一种好的睡前习惯。同时思加芸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多增加一些成语故事、三字经等一些中国元素。多数时候学校只是接收方,如果学校可以实现网络共享,灵活机动地切换播放内容,加入一些当地本土文化和学校个性元素,会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元谋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股工作人员文桂仙表示,“像‘新1001夜睡前故事公益项目’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规范学生们的睡前习惯,对于寄宿学校是一种理念的创新。我在学校睡了几晚,体验了睡前躺在床上听睡前故事,能感受到童话的美好,也能感受到孩子们生活的美好。” 他们说—— 我们看到属于山区孩子们的美好童话 该项目的本土执行机构之一昆明虫虫爱心联盟项目负责人蒋岩说,这是一个美好童话的开始,我们故事的开头是一句问候语——宝贝,晚安!“宝贝”这个昵称,小朋友说家里人以前从来没有喊过,听到就会觉得很感动。他进一步介绍,在陆良的一间宿舍,有7个女孩在听睡前故事以后能讲出完整的故事。课余时间,班级上还会积极组织讲故事的比赛——上课前3分钟,老师让同学举手,站起来讲故事,讲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讲自己改编的故事。“未来,我们在针对寄宿学校学生方面将不断探讨新的方式,为响应非寄宿制学校白天的使用需求,歌路营会推出‘日间版’。” “坚持了一年,已经让数万个孩子听到‘童话’,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属于山区孩子们的美好童话。这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和动力。”另一个执行机构昆明阳光爱心联盟理事长王智禹说。 记者体验 睡前故事伴山里的孩子安然入睡 晚上8点30分左右,随着一阵下课铃响起,一阵欢呼声,一阵飞奔的脚步声,小朋友们迎来了一天愉快的休息时光。宿舍楼热闹了起来,记者跟着两个小女孩来到了她们的309宿舍。她们睡在靠近窗子的床铺,向记者指着挂在墙上的喇叭说:“老师,你快听,它每晚都会放我想听到的故事。”宿舍其余的成员洗漱完毕回来,笑着闹着赶紧爬上了床,做好准备聆听睡前故事。 “叮叮、叮叮……”一首轻松的音乐前奏结束,小喇叭开始了它今晚的陪伴之旅,接着就传来了温柔的声音:“我是来自北京的天圆姐姐,今天我要和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长了翅膀的作业本》……”故事讲述了一个主人公叫朵朵的小女孩,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的故事,故事人物类型来源于校园生活。旁边一个小女孩小声地告诉记者:“这些故事和我们都很有关系的,我们能听到自己的影子。”说完后,孩子乖乖躺好,开始安静认真地听着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故事接近了尾声,小喇叭里传来“宝贝们,晚安”的最后问候,此时记者发现宿舍里的小朋友们已安然入睡,传来了均匀的呼吸声。 为小朋友们拢好被子后,记者挪着脚步离开了宿舍。此时,整个学校在明亮的繁星之下,宁静祥和。 观点延伸 这个公益项目带来哪些启示 “新1001夜睡前故事公益项目”安放云南山区学校,尝到了甜头的学生、老师纷纷点赞这个创新举动,这究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的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童吉渝认为,“新1001夜睡前故事公益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不仅在脑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意义上都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也具有很多优势。脑科学和社会学研究显示,孩子的语言脑、创意脑的发展和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讲故事和听音乐等,好的睡前故事能帮孩子搭建通往真实世界的桥梁。孩子通过听故事,能重塑自己的大脑,想象故事中人物,依靠故事更好地学习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故事的因果结构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故事的多样性角色和情节,能有利于他们探索自己与他人的思维异同,有利于其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情绪能力的相应发展。 童吉渝说,值得关注的是,讲故事时的用词、语音和语调,一定也要不断地琢磨和改进。因为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沉浸在故事传达的巨大想象空间中,是一种浸入式的语言学习,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让孩子今后的人际沟通更高效。起床音乐同样如此,一段美好的音乐,会让孩子有个好心情迎接新的一天,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作为孩子们表达自我感受的手段,在校园的集体生活中,通过听和学唱同一首歌,可以让他们更易交朋友,融入集体。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故事疗愈,能帮助心理脆弱或有创伤的人,通过听叙事性故事或励志性故事,在故事里看见自己,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接纳自我,重拾生活的碎片拼起来,疗愈自己,领悟人生,使生命变得完整。 童吉渝也看到了这个项目除上述的可行性和优势,针对当前农村寄宿学校广大学生的住校生活而言,这个项目具有运作成本低、效果好,可以产生更多可持续的社会效益的优势。听故事可以发展成为讲故事,让孩子在增加了信息输入、提高理解力的同时,提高信息输出能力,运用语言和词汇描述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勇敢地追求自己人生的梦想。这些优势都是常规学习很难替代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泽宜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林海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而言,这个项目非常好、复制性强,投入小、效果大。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孤独感强烈,认同感和价值观都容易自我否定,从而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导致负性情绪形成,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正向思维。不安全感强烈,同学关系、宿舍关系、师生关系,都会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低下。营养不良和睡眠质量不良,导致生理心理发展不能保持良好基础。这个项目可以通过长期对孩子的实施,增加孩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积极信息的重复性植入,可以帮助学生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实习生 张田睿 费丹艺 本报记者 李荣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