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支架是冠心病介入手术中最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冠状动脉的作用。但支架一旦植入心脏后将永久留在体内,这也让一部分冠心病患者产生担忧。而药物球囊的推广应用,打消了患者一些不必要的担忧与顾虑,更能有效解决支架内再狭窄问题。 近日,昆明同仁医院利用先进的药物球囊技术,成功治疗一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和一例回旋支病变患者,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10年前心梗植入5根金属支架 10年后再狭窄药物球囊破难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发展经历了几代,支架内再狭窄一直是困扰PCI疗效的主要问题之一。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约5%。部分患者甚至表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需要再次重建冠脉血管。武大爷今年71岁,10年前因为心梗先后在体内植入5根支架,之后情况有了好转,并坚持服用预防药物。但从今年的11月份开始,就反复出现胸痛、发闷、难喘气的症状。之前几次稍作休息,症状会有一定缓解。但11月22日,他吃过饭后感觉四肢无力,全身大汗淋漓,家人立马将其送至昆明同仁医院。 “到医院后,造影检查显示患者前降支支架前和支架内都有狭窄,近段最重狭窄达90%。这是他发生胸痛的主要原因。”昆明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叶金善介绍:“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我们强烈推荐使用药物球囊来进行治疗。” 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充分沟通后,家属同意进行药物球囊治疗。“手术后,我的胸痛立马消失了。”病床上的武大爷乐呵呵地说道。 叶金善表示,支架内再狭窄严重患者需要血管再重建,可选择再次支架植入或者药物球囊治疗,比较有效的办法还是药物球囊。 男子心梗情况危急排斥金属支架 首选药物球囊为其血管再造“立功” 闫先生今年62岁,从今年的10月开始,时不时会有胸闷、胸痛症状。11月14日,疼痛再次发作。 患者住进昆明同仁医院后,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心梗,医护人员随即为其做了造影,结果显示回旋支中段狭窄90%,必须干预和治疗,治疗方案有支架植入或药物球囊。 叶金善表示,这个患者属于冠脉原位病变,血管内径在3.0mm左右,加上年龄不大,对金属支架有抵触。这种情况,药物球囊治疗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目前传统金属支架是对狭窄严重病变进行血管重建的主流方式之一。植入后需长时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以避免急、慢性血栓事件的发生。长时间服用药物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存在一定的出血几率,严重者危及生命。另外,部分患者由于支架内一而再,再而三的狭窄,给临床医生带来不少困扰。 叶金善指出,目前医学倡导“介入无植入”理念,而药物球囊恰恰满足了介入无植入。药物球囊不仅可对狭窄的血管进行血管重建,又能释放出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不留支架异物在血管内,恢复血管结构以及功能,由“血管再通”升级为“血管再造”,且只用吃1~3个月双抗就可以,出血的风险也会下降。此外,药物球囊的一大优点还在于,为之后的治疗留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什么样的病症可以选择药物球囊治疗?叶金善说,药物球囊的主要适应症是支架内再狭窄和直径≦3.0mm的原位小血管病变。此外还有出血风险很高的、短期内要做手术的、不愿意植入金属支架等的患者。 本报记者 赵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