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
昆滇往事
左哨街禹门寺在哪里?

    □叶毅飞

    我的父母都是教书匠,以前因为穷买不起房子,都是租房子住。记忆中,九岁以前,我家住在华山东路双梅树巷的一个大杂院里。有哥哥说,我家最早住在万钟街;有哥哥说,我家最早住在小柳树巷……

    奶奶则说,我家最早住在海子边左哨街禹门寺……

    我打破沙锅纹(问)到底:“海子边在哪点儿?左哨街禹门寺又在哪点儿?为哪样要住在寺庙首(里)?”

    奶奶告诉过我,可我的记性挨狗吃了。直到退休后,写家庭回忆录《永不消逝的两星烛光》时,才找出答案。

    海子边,就是翠湖边。据吴光范先生的《昆明地名博览词典》解释:翠湖古为滇池海湾,曾称为草海,因历史上多草,四周多菜园、稻菽。彝语称湖泊、水塘为黑(音译为海)彝语与汉语交融,民间遂习称草海、菜海子。亦称莲湖,以湖中常有莲荷得名。又称翠湖,以湖水青翠,湖堤、岛上和湖周杨柳依依、竹木葱绿、四时不改而得名。

    经查有关资料,左哨街即青云街,全长500米,西北段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乡试考场贡院,故得名贡院街。清初,因街内设有左哨衙门(今青云街派出所左侧,解放前后,曾为昆明市警察局第三分局),改为左哨街;南段古称祝国街,因街内有祝国庵而得名;明清时,街的中段有座龙门桥,考生通过此街,过“龙门”,登上贡院考场,考试及第后,取得举人资格,才能赴京应试。故取“沿此路方能青云直上”之意,名青云街。1938年前后,统称此名。

    禹门寺在青云街与翠湖东路交叉口,丁字坡斜对面。据说,因翠湖九龙池和为纪念禹王(大禹)治水而得名,每逢治水,必祭奠禹王,治水才顺利、成功。

    禹门寺初建于明朝年间,清道光年间重修,后成为贡院考生的寄宿和备考读书之地。

    1911年经云南都督府督军蔡锷授意,云南民政司指拨禹门寺为云南某会会所,开展活动。1912年该会所在禹门寺创办了英文学校、贫儿夜校等,家父就在这里服务,任青年和智育部干事兼贫儿夜校校长。

    由于会所太小不适应发展,该会所于1918年租用万钟街临安十属会馆为会所。原会所继续办英文夜校及寄宿宿舍,聘请我父亲为管理员进行管理。

    据奶奶说,那时我爷爷早已去世,自己又没有住房。获得同意,他们孤儿寡母住进该会所。一举两得。我父亲既是管理员,又是干事、校长、教师和“看门人”,还是“清洁工”……

    (作者原单位: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77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