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第A14版:副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乡愁
挖塘泥

    □ 刘峰

    在我的印象中,一进入腊月农闲时节,村里就开始捅开池塘的出水口,向外排干一塘水,下塘捡了鱼虾,分户到家,剩下的事,就是在过年之前挖塘泥。

    挖塘泥,顾名思义,就是将池塘里的淤泥挖走,将池塘挖深整形。池塘是村里的集体财产,这个活得大家一起干。那个年代的村民,不像现在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农闲时一般都窝在村里。挖塘泥,这些劳力正好派上用场。

    村里池塘是一个老塘,方圆十数亩。淤积了一年的塘泥,乌黑发亮,呈胶质状,仿佛一大块用黑豆磨成的豆腐,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味。

    挖塘泥有三大好处:一来蓄水。水是农业命脉,将池塘挖深,有备无患,一遇旱灾池水可派上用场;二来图好看。池塘是村庄的脸面,得定期修整一下,腊月挖塘泥,过年清清爽爽,不邋遢;三来有好处。干了塘,看似捡光了鱼,其实不然,有些鱼爱藏在泥里,此时挖泥塘,相当于“捡活宝”,大伙儿心知肚明。

    腊月挖塘泥,虽然寒天冻地,场面却很热闹。日上一竿子,塘边就站满了人。男人先下塘,挖出一个扇面,见到硬底,将淤泥挑走。岸上的男女跳下来,再接着挖,接着挑。人一旦用力干活,身上就燥热,不怕冷了。在农村集体干活,人们喜欢找乐子,男人说荤,女人谈素,各取所需。人人长着一张嘴,一高兴,放开了,它就是一道关不住的闸。有时一言不合,或互揭老底,双方惹毛了,最后摁在泥里打,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打过后,气一出,往往很快复归于好,又有说有笑。这可饱了看热闹人的眼福。

    池塘一旦开挖,甲鱼、王八、财鱼、泥鳅等活物,就露了形。平时在泥水里,它们神气活现,人们奈何不得,现在失了老巢,擒拿它们,就如同探囊取物。嗬!一个大家伙,哟!又一个大家伙,塘里岸上惊呼不断,个个眉开眼笑。眼看着这些泥中物被挖出来抛到塘底蠢蠢蠕动着,感觉挖塘泥收获还真不小,苦中有甜。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挖塘泥给村民带来了口福。这些野物被分到了每家每户,当晚,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鱼汤香。大人、小孩、猫、狗,都很兴奋,跟过节似的。我至今还记得,村里陈医生的老婆会做甲鱼汤,一只如小锅盖般大的老甲鱼被她足足煨了一大砂罐汤,汤汁又白又稠。为了给我滋补身体,她舀了一大碗送到家让我喝,那个鲜香呀,至今令人回味不已。

    等塘泥一挖完,就开始过年了。正月十五过尽,很快开春了。雨开始淅淅沥沥下起来,“春雨贵如油”,池塘敞开怀来承接。这一塘水,真清真亮啊!当时挖取的塘泥,除了少部分用来筑塘埂外,大部分被挑到了田间地头滋养庄稼,此时,金黄的油菜花、紫红的草籽花、青油油的小麦,争香斗艳,惹来了蜜蜂、蝴蝶与孩子们的风筝。乡下的春天真热闹。

    那年月,这口池塘被村人养护得很好,它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四时的风情,见证了人间喜怒哀乐,人们用它灌溉、养鱼、淘米、洗菜、浣衣、种藕、养鹅,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未走出乡关前,每年一到暑假,我与同伴们的一大乐事,就是“泡池塘”,游泳、摸鱼、钓虾、打水仗、到草洲上捡野鸭蛋、泅上对岸摘梨偷瓜。关于池塘的趣事讲不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如今,它一次次引发了我的乡愁,每回从梦深处醒来,我就会禁不住祈祷,但愿老来还乡时,“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