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第A15版:人 物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坚持跑步74年 89岁获2枚金牌
91岁老人张永春之春




刻满岁月痕迹的奖牌奖章


张永春(左),宋存礼(右)。

    “这是一枚1960年获得的奖牌,这是1991年的,这是2007年的……”12月11日的昆明,寒气逼人,在91岁张永春老先生家的楼道里,传来了豁达爽朗的笑声。老人轻快地走进房间,拿出挂在床头的奖牌和封存已久的锦布盒子,盒子里装满了大大小小、刻满岁月痕迹的奖牌奖章,老先生兴奋地向记者一一展示。他表示,已经记不清得到过多少枚奖牌,参加过多少场比赛,但一直都把奖牌收藏着,算是在跑步这条路上的见证和念想。

    热爱跑步 一跑就是74年

    初见张永春老先生,他精神饱满、健步如飞、腰杆挺直、说着一口流利正宗的云南话,出乎记者的预料,这样一位银发老者竟然已91岁。在众多受访者眼中,91岁的老者大多与拐杖、步履维艰、弯腰驼背、牙齿所剩无几等词汇有所关联,但与91岁的张永春没有太多关系。

    “我于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1945年就读于山东省简易农村示范学院,那时就是学校的运动员。1951年就读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云南分校(现云南省委党校)时,跑步就是业余爱好之一,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直到退休。”张永春老先生告诉记者,从16岁至今,已74年,自己一直坚持跑步锻炼,逢雨雪天气就在家里慢跑、拉伸筋骨。还热爱唱歌、打羽毛球等。

    “在1970年前后,政府要求医疗卫生事业下基层,我曾被调到红河绿春县工作,当时除了医生的本职工作,还任职绿春县体委副主任。后来先后在蒙自市、红河州任州体委主教练,主要训练短跑、中长跑、竞走、跳远等竞赛项目。”张永春老先生说,从1971年开始,他就作为教练带队在全国各地参加田径赛,现在云南省从事体育事业并且身居重要岗位的学生有几十人。

    张永春老先生曾任昆明市羽毛球队教练、副领队,现任云南省中老年田径队队长,专业免费指导和培训中老年田径队队员。

    “我组建了自己的合唱团、长跑团和旅游团。”说着说着,“人说我是花喜鹊,从早唱到太阳落……”的歌声从老先生口中传出。他笑着说,自己每个周二至周五都去公园唱歌,每一次唱歌就会忘记年龄,现在身体也没什么毛病,很少感冒,血糖、血压、血脂都正常。

    当记者问及想对年轻人说点什么时?老先生笑道,现在的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建议,尽管现在的年轻人压力比较大,但“打铁要靠本身硬”,即使再忙也该抽出时间加强身体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89岁参赛 获得400米和800米的金牌

    老先生的生活真的如此快乐无压吗?

    昆明市中老年长跑队组建于1991年,后于2011年5月变更为云南省中老年田径队。刚组建团队时,队员仅有10多人,队伍发展得最好时有100多人。如今,团队只有20余人,平均年龄70岁以上,去年代表云南去参加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的队员仅有1名,但今年增至4名。

    “从第三届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开始,云南代表队已经连续参加17届,每一年都能带着较好的名次回来,这对整个团队和我来说都是莫大的欣慰,说明队员们的艰苦训练没有白费,至少为云南争了光,云南中老年田径队这杆旗并没有倒下。”张永春老先生眼里露出一丝忧愁,他拿出多年来的账本和记者翻阅,密密麻麻的账本把每一笔爱心企业、学生们向团队捐赠的款项、用途及去向记得清清楚楚。他说必须细致地记下来,人活着啊,要懂得感恩。

    张永春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一共参加过三届亚洲老将田径锦标赛,在2017年,也就是快90岁时,去江苏如皋参加了第20届亚洲老将田径锦标赛,在中长跑项目中,获得了400米和800米两个比赛项目的金牌,取得了这么多年来最满意的成绩,算是为自己的跑步生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可能以后再也不能参赛了。

    接管省队 为中老年田径队的发展忧虑

    “如果生命允许,我的双脚想一直踏在赛道上,但现在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像小宋(今年75岁)这样的年轻人身上了。”张永春老先生除了为自己再也没有报名参加比赛的资格感慨,更多的,是忧虑云南省中老年田径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他告诉记者,现在最揪心的就是团队经费问题。多年来,自己和队员们大多都是自掏腰包出省比赛。很多对田径队有兴趣的运动爱好者,一听到加入训练后不管吃喝,去省外比赛的相关费用还需自理,便对田径队望而却步了。

    自从接管云南省中老年田径队以来,张永春老先生参加过数十次比赛,每一次比赛的费用全部自费,而一些爱心企业、学生捐赠的费用,都是用于奖励获奖队员,或者用于团队建设。

    张永春老先生表示,不少队员都很想参加比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人的经济条件不一样,都可以理解。但自己真的很发愁,不知道云南省中老年田径队的命运之河将流向何方……

    队员有话说

    75岁“年轻人”至少再跑10年

    张永春老先生口中的“年轻人小宋”,其实是已经75岁的宋存礼。12月11日,记者见到他时,他穿着单薄的黑色运动外套、头发乌黑、面色红润、腰杆挺直偏瘦、健步如飞,活脱像一个60出头的老者。

    “我冬天一般都是这样穿,不冷啊,坚持每天锻炼3个小时以上,30多年来,医保卡都贡献给老伴了。”宋存礼告诉记者,1998年经朋友介绍加入了田径队,自从2004年开始,便每一年都代表云南省中老年田径队去参加全国老将田径锦标赛,并且每一次都获得名次。在今年的比赛中,100米、200米和跳远项目,共获得了3枚银牌。

    宋存礼生于1944年,云南晋宁人,爱好跑步、打网球和阅读,跑步时长有30多年。自从加入田径队后就一直坚持训练,每次去参加比赛都是自费,费用在4000元左右一次。他表示,只要不出意外,自己至少还能连续参加10年比赛,只要还能参赛,一定要让云南省中老年田径队的旗帜出现在国家体育局的开幕式上。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愿意加入团队的人很多,但坚持训练的很少,愿意自费去参加比赛的队员更是少之又少。去年除了领队和教练,就只有我一个队员,跟其他省份相比,云南的团队显得过于冷清了。”宋存礼表示,中老年田径队的发展令人堪忧,全省有几百万的老年人,而田径队却只有20余人。希望能有更多运动爱好者加入田径队,代表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李赛 摄影报道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