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第A14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市 井
我们家的“李子柒”们

    □ 魏亚丽

    李子柒火了,因为她诗一般的田园生活,是现在钢筋水泥森林中奔跑人群最向往的生活。

    我很幸运,因为我们家也有一群“李子柒”们,他们打理着一方菜园,努力把生活也过成一首诗。

    那一方菜园的来历要从我堂伯说起。三年前,他在走入古稀之年时,看到亲戚们都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年也聚不了一次后,内心就成了伤心太平洋。苦苦思量,他想出一个妙招。

    跨上心爱的小三轮,他去了老家旁边新开发的“生态农场”。没跟我们做任何商议,直接就租了一块菜园子,还给起了个名字——聚亲园。

    一切妥当,他用一串电话把我们都召集了回去,然后把菜园子分了六块:大堂哥、二堂哥、表姐、叔叔、我家、他自己,一家一块。

    我爸妈和我叔没什么意见,说反正退休了也没什么事做。但我们小一辈却很不解,超市里天天都有促销,什么菜都有,有时候便宜得都超乎想象,干吗还要自己费劲种?堂伯不解释,只说以后每个周末都组团回去种菜。

    家里最年长的家长发话了,我们也不好违抗,便乖乖地跟着他走。就这样,那个灿烂的春天,聚亲菜园子成立了,开始大兴土木。

    买种子、买肥料、做工具,松土、定畦、规划……堂伯带着大家折腾得热火朝天,惹得旁边的邻居们甚是迷惑,笑问我们这样折腾付出是不是能种出金元宝?

    金元宝我们没有奢望,倒是很快就玩出了火火的热情。

    表姐适应最快,没两周就爱上了这片热土。也不知道她从哪儿整来的肥料,把每一根蒜苗都喂养得绿油油的,每个叶片都很厚实,直把周围几家的作品甩出好几条街。表姐骄傲啊,总有人过来向她取经,她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便索性拔上几头蒜扔给人家,让人家自己研究去吧。

    大堂哥手巧心细,制作的篱笆整齐划一,连钉子固定的方向都全部一致。他还在园子的西北角用彩钢板搭了一个小房子,供大家放工具和物品。

    二堂哥和叔叔喜欢创新,总是买来新奇的种子。别人家种的生菜大多就是莴苣和奶油生菜,他们却种出了这两种生菜的合体。具体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莴苣的样子,奶油生菜的质地,吃起来脆而不柴,水灵灵的。还有那白萝卜,个个半米长。

    我爸妈和堂伯是负责技术的,号称都是种菜专家,种什么都能说上两句:什么“早上种瓜,尽开空花,晚上种瓜,瓜用车拉。”什么“头伏的萝卜,二伏的菜。”什么“冬至收萝卜,小雪收白菜。”总是念念有词。

    我懂得最少,也就是个负责跑腿的后勤小喽啰,拎个桶呀,取个袋子呀,就靠眼力见儿混。

    就这样,大家各尽其职,忙忙说说笑笑,心情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叔叔、两个堂哥和表姐,孩子们都在外地,这样种种菜,他们一下子就不觉得空巢冷了;父母感觉也很好,说种种菜,既能晒太阳锻炼身体,又能吃上绿色蔬菜,是最好的健康养生方式;我更是受益匪浅,周末回来跑一趟,上班和孩子给予的压力都被化解遗忘了,而且跟一家人在一起,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

    心情美好,种出的菜也很美好,收获颇丰,绿叶菜、根茎菜、各种瓜,我们根本吃不完。大家开始送菜,每次回去的时候,都会拿着菜送给各自的邻居。我送的最多的是根达菜,因为邻居们都爱吃。焯一下,滴些麻油辣椒油,撒几粒盐,一碟下粥小菜就成了。

    最热闹的时候是初冬收白菜的日子,堂伯在老家院子里支上一口大铁锅,一家子围坐涮锅。热气腾腾中,堂伯最高兴,他说自己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以种菜为载体,把一家人聚起来。而我们也终于明白了他的苦心,笑称种的不是菜,是团聚。

    是啊,有什么能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快乐呢?耕田、种菜、说笑,其乐融融。以前,我总渴望“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而现在堂伯用一块菜园子就帮我实现了。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