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视频一顿“骚操作”引人注目,其正在热播的同名小说改编电视剧《庆余年》,正式开启“超前点播”服务:在会员的基础上再进行付费50元,就可提前解锁6集内容。这一服务开启后不久,话题直冲热搜榜榜首,留言骂声一片。 《南方都市报》评论:其实针对热播剧集,这已经不是腾讯视频第一次这么干了。其余几大视频平台也并非省油的灯,现在想安安静静用视频App追个剧,看部电影,最低不充个一两百块的包年会员你是别想安生,平台种种手段能恶心到你怀疑人生。除了这种花钱可以提前剧透的案例,例如嫌手机屏幕小看视频不过瘾?想开启投屏功能必须是会员,想多投几台电视?还得加钱,等等不一而足。 商家在VIP之外设置VVIP,当初使用连续包月、首月低价来吸引客户勾选连续包月,客户忘记取消后,到期平台暗戳戳自动扣费,不予退款等手段。是否涉嫌侵犯VIP及普通客户的消费者权益,属于法律层面的探讨,亟待业内人士及相关职能部门给出答案。此处也许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企业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最容易令人诟病的手段来创收? 平台如果靠花了心思的原创内容来收费分成,无可厚非。前不久“中老年歌手”周杰伦一首新歌卖3块,发布平台一度崩溃,一小时吸金将近千万元,躺着就来钱。要堵了平台这条懒路,靠客户自己用脚投票现在看来比较难。一是视频领域平台竞争已经基本尘埃落定,过往争客户占有率高下时,还能听听消费者的呼声,关心一下客户体验。现在卸磨杀驴,几大寡头平台一旦操弄起同样的把式,当初以开放心态力撑这些平台创业,弹幕弹到自己都看不清主角是谁的消费者,尽管心酸,但想躲开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二是视频网站背后的各路资本,一路煎熬,可能都在等着这一天。选择最直接,但也恰恰是最不合理、吃相也是最难看的一种做法,即直接加价最广泛的刚需用户,而非通过广告投放、替各平台导流等手段来平抑成本,说明背后资本根本无暇顾及平台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点与如今的共享单车市场大幅提价之深层原因有相似之处。 消费者防不胜防、不厌其烦,少数VIP用户可能会诉诸法律维权的同时,可能还是得靠行业主管部门出来替普通客户撑腰。一句话归总,为知识付费,为艺人原创和平台创新付费,都可以接受,但是为无良商家的小伎俩付费,有一种智商被蔑视的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