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只有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清除各种民生“堵点”与“难点”,才能更好惠及民生。 受优质医疗资源的紧缺和停车位不足双重因素困扰,医院“停车难”成为城市顽疾。16日,深圳市发布“e约停”医院预约停车方案,通过打通和“健康160”以及医院公众号的数据连接,用户可以在预约挂号后进行车位预约,从而缓解医院“停车难”。(12月17日新华社) 很多医院都存在停车难问题,造成医院停车难的原因不少。从大环境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不仅是在医院,在小区等其他场所都存在停车难问题,停车难是很多城市都拥有的“现代病”。而对于医院来说,停车难问题往往比其他地方更严重,比如一般医院都设立在人口密集的区域,而来大医院寻医问药的人多,大医院往往人满为患,很多来医院看病的患者及其家属都会选择开车,还有一些市民并非是就医就诊,可能是到周边办事、上班,也将车停在医院停车位内,“停车难”也就成了很多医院难解的难题。 医院“停车难”,导致占道问题频发,影响了交通的正常通行,给广大就诊患者带来了很大不便,医院“停车难”甚至还导致占道车辆堵塞救护车辆“生命通道”的情况发生,影响医院救死扶伤。医院“停车难”,就是普遍存在的“民生痛点”。 深圳试点给车“挂号”,推出医院预约停车方案,这一措施就值得肯定。当就医患者通过网络预约挂号后,便可预约停车位。医院现场会设置有预约车辆专用通道和非预约车辆专用通道,实行分道排队进入。将医院停车位资源优化供应就医市民,这样就可能实现医院停车位对就医市民的“精准供给”。 而当停车位紧张时,优先放行预约排队车辆。如发现车辆预约后未进入停车场又未取消的,预约后超时停放的,以及享受停车优惠后故意未就诊等违约行为,会视情况限制其使用预约停车功能。这样也有利于维护预约制度的公平性,保障预约停车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效用,让医院停车位资源能够更高效利用起来。缓解了医院停车难问题,既解决了“民生痛点”,也有利于医院的正常运转。 深圳的做法还在试点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细化,但给车“挂号”,这样的社会治理创新值得借鉴与推广。对于城市治理者来说,面对各种民生“难点”与“堵点”,不能避而远之、畏难不前,而应勇于应对。只有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清除各种民生“堵点”与“难点”,才能更好惠及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