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等城市上线试运营后,12月23日,滴滴顺风车在北京、武汉、南昌、长沙等城市上线试运营。整改后的滴滴顺风车增加了行程前人脸识别防止账户盗用、行驶路线异常危险预警、防止司机挑单模式、女性专属保护计划等多个安全保护功能,备受公众关注和期待。 北京青年报评论:与整改前比较,滴滴顺风车提高了司机的准入门槛。司机注册顺风车需通过身份证和人脸识别验证,平台还将以动态拍摄方式采集驾驶证、行驶证和身份证信息,防止证件造假。平台联合公安机关对司机进行综合背景审查,并引入失信人名单筛查机制,失信被执行人无法注册成为顺风车司机。平台通过限制司机接单线路、频次的方式来保证司机仅因“顺路”而发单,司机需要设置常用接单地点,不能无明确目的地挑单。行程中出现行驶路线异常、车辆异常停留或中途轨迹消失等情况,平台监控会及时预警并通知紧急联系人。 女性专属保护计划也引人注目。除了行程中异常情况预警以外,在出现距离较远路线的时候,女性安全助手会提供自动录音、增加同路人人脸识别的频次等多项安全保护。平台还通过综合算法模式,为女性用户寻找更合适的同路人。女性用户可以看到合乘人的驾龄、车龄、是否通过人脸识别等一系列信息。这些措施有助于强化对顺风车司机及运营的监测管理,从整体上提升顺风车安全水平。 此次顺风车重新上线试运营,平台通过公布整改方案、上线公众评议会、召开用户恳谈会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在相关部门监督和指导下,很多建议和意见都经过科技手段对产品不断优化迭代体现出来,如上述整改后的多项安全保护措施,初步取得积极成效。司机综合背景审查、个人信用机制筛查等环节,也得到了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体现了政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治理方向。 任何科技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乘客在享受网约车便利、经济的出行服务时,也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与平台之间的协议和规定(通过身份证和人脸识别验证等),以规范、文明乘车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安全治理。乘客应主动增强自身安全保护意识,在使用顺风车前完成安全教育学习,不能贪图便宜或心存侥幸进行私下交易,必须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随着滴滴顺风车在更大范围启动试运营,交通运输新业态管理也将迈上新的台阶。公众对交通服务的需求和交通安全的期待应当得到充分满足,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完善公共交通治理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