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春城晚报》始终以有温度的新闻,讲述着昆滇大地的故事与步伐,记录着我们的生活与时代。但近年来,随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媒体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如何从中“破茧而出”?我们的答案是——媒体融合发展。以此为径,我们已踏上新的征程,愿这一路,依然有你们同行。 夯实内容与平台 提高新闻舆论“四力”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先进的理念指引,也呼唤鲜活的实践探索。春晚传媒早在2012年就开始尝试媒体转型融合新布局,历经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的迭代,《春城晚报》已形成由报媒、官方网站(春城壹网)新浪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号及矩阵、开屏新闻移动客户端(App)等组成的全媒体平台,覆盖总用户超过1000万。春晚传媒则在传统媒体、新媒体之外,电商、体育、教育、文化、健康、物流几大业务板块同频共振,寻求突破。2019年3月1日,春晚传媒正式启动了《春城晚报》和“开屏新闻”的双品牌战略,这是我们守正创新的一大步,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大步。 未来,我们将持续巩固作为专业媒体机构的专业精神和水平,提供独具开屏特色的新闻流产品和应用功能,以专业的公共传播和公众服务,打造云南第一生活服务平台;努力做好内容质量和平台功能建设,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构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崭新面貌,在媒体融合转型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以技术续航 助推“数字云南”建设 技术推动媒体转型,媒体转型同样需要技术创新。春晚传媒在发展新媒体之初,就坚持构建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力量,目前已拥有成熟的移动媒体和人工智能研发团队,并且成为国内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的三家媒体之一。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开屏新闻以技术为驱动,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为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018年,春晚传媒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云南开屏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数据挖掘、机器人学习写作、兴趣推荐算法、区块链等人工智能技术。此后,开屏信息将坚持把以云计算、大数据、AI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我省党务政务信息化建设、商业应用开发、服务贸易数字化建设、信息科技项目研发、大数据分析深度融合,投身“数字云南”建设。 四十年波澜壮阔,四十载风华正茂。再次开启全新征程的春晚传媒,将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创新内容与形式、传播方法和手段,延续春城晚报的影响力与生命力,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用户结伴而行,谱写时代发展的恢弘长卷。 以专业拓业 提供管家式新媒体服务 “开屏新闻”客户端拥有超过86万下载用户;春晚官方新浪微博粉丝量突破1000万,是省内第一大博;官方微信公号粉丝量突破40万,春晚传媒公司抢先在新媒体领域积累起成套体系和标准。进入媒体融合、新媒体、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春晚传媒采编专业力量成为融媒体托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初开始,春城晚报受委托为省纪委省监委运维微信公众号“清风云南”,10个月来,公众号粉丝从40余万增至86.7万,阅读量过10W+的稿件数量实现翻番,公号WCI指数1100.39。 “权威、专业、及时、创新、量身定制”五大特点傍一身的春晚传媒迎来了新媒体代运维业务的快速增长期。2019年3月,开始为武成小学提供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服务,经过一学年的精心打造该公号已成为昆明学校公众号的示范样本;6月,开始运维云南省高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一个月增加粉丝8000人;7月,为杨桥街道运维开屏新闻App“杨桥新声”应用号;8月,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石油分公司运维“云南石油”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托管业务,开启了春晚传媒融媒体托管业务的新征程。 四十年波澜壮阔,四十载风华正茂。春晚传媒将用“专业”二字擦亮名片,与用户同行,共书奋斗长卷。本报记者 吴琴 赵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