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冬日和煦的阳光,永仁县维的乡敬老院里绿植花卉生机盎然,地面铺装干净整洁,娱乐室里暖意流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多位老人各自聚在一起,下象棋、打扑克、看电视,其乐融融。 医养结合 吃住看病不发愁 “现在饭有人变着花样煮,衣服有人洗得干干净净,闷了有人陪着聊天下棋,每个月还能领40元零花钱。”说起生活的变化,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孤寡老人李明眼角挂满笑意,“自打住进敬老院,这日子比以前不知幸福了多少倍!” “不仅吃住无忧,看病也不发愁。敬老院有家庭签约医生,一个电话医生就上门服务。”县民政局局长起佳宏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像李明这样无子女、无收入的农村特困人员养老问题格外引人关注,群众对敬老院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此,全县近年来把农村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各地改扩建和新建敬老院,8所乡镇敬老院成了农村特困人员养老的温馨家园。“我们还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型和社会化养老模式。集护理、医疗、保健、康复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将为特困供养人员的美丽‘夕阳红’再添光彩。”起佳宏说。 据统计,至去年年底全县共有特困供养人员460户466人,其中分散供养367户373人,集中供养93户93人,共发放供养救济金328.37万元,发放267名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25.85万元。 惠民礼包 帮扶残疾困难人员 在努力实现农村特困人员“老有所养”目标的同时,永仁县还把帮扶目光投向残疾困难群体人员。 永兴乡灰坝村委会新村小组贫困户陈德贵是一名重度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大女儿在外艰辛打工,二女儿又在读大学……生活的重担,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针对类似陈德贵这样的情况,永仁县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作为重点民生实事之一,集中力量推进,使更多残疾人享受到惠民“大礼包”。在2018年出台的县扶贫专项方案中明确规定: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按每人每月50元标准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一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70元,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40元。 如今,陈德贵不仅享受到重度残疾人补贴,一家四口人也被纳入低保。“我们一家现在一年能享受10000多元补贴救助金,再不用为二女儿的读书费用发愁了!”他激动地说。 同样受惠的还有双耳四级残疾的永定镇麦拉村委会麦拉组村民林开金。在政策帮扶下,他终于配上便捷小巧的耳背式助听器,彻底告别了“无声世界”。“太好了,我终于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了!”在戴上助听器听到声音的一瞬间,这位汉子激动地直抹眼泪:“真的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困难群众有人管,生活更有奔头了。” 统计显示,至去年末永仁县已累计为7960人次困难残疾人员发放各类补贴118.44万元;共发放城乡低保3436户7057人2039.44万元;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563人次216.39万元;临时救助742人次,救助金额111.82万元;精准扶贫救助基金赔付356件108.14万元,赔付率达98.13%。 本报记者 饶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