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 隆冬时节,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新区、鲁甸县卯家湾新区一片欢腾,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新房在阳光下与安置区村民的笑脸一样耀眼。彝良、大关、永善等7个县区的7万余名群众陆续搬出大山喜迁新居。 新年伊始,我省易地扶贫搬迁捷报传来:截至2019年底,全省16个州(市)、121个县(市、区)涉及99.6万人的搬迁任务取得决定性进展,244855套安置房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86.64万人顺利入住。在各方努力下,去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完成,并实现了“三个转变”:建房方式由统规自建和统规联建向统规统建为主转变;安置点由点多散小向适度集中转变;安置方式由农村安置向城镇集中安置转变。 在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中,易地扶贫搬迁是重要一环。“十三五”我省搬迁人口占全国总规模的十分之一,其中,2019年搬迁贫困人口数位居全国第一。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扛在云南各级党员干部肩上的重任与使命。时间紧、任务重,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搬迁建设与后续帮扶并重,着力细化帮扶政策,做好搬迁农户搬出区和迁入区服务管理,对55个200人以上的安置点实施5000万元年度奖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着力补齐设施短板,把好工程质量和安全关,推进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与住房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出台系列配套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确保搬迁人口有房住、有学上、能看病。本报记者 段晓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