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进入中药材采挖季节,中路乡拉嘎洛村中药材种植户余明华一家人起早贪黑,上山入田,忙着采挖中药材。“非常感谢乡党委、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让我们有了稳定的脱贫产业,看到了今后致富的希望。”余明华说,今年仅木香一项,他家就收入5000多元。 近年来,为了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长效脱贫,中路乡以“村党总支+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行模式,投入300多万元,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订单木香7000余亩,带动了700多户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致富。 贫困群众要实现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根本之策。迪庆州编制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产业扶贫规划(2018—2022年)》,按照气候条件和海拔分类,在金沙江、澜沧江河谷地区和半山区发展当归、木香、秦艽、白术、重楼、桔梗、甘草等大宗药材种植,在高寒地区发展玛卡、波棱瓜、贝母、拉萨大黄、高山胡黄连等种植,在香格里拉县建塘镇、维西县永春乡和德钦县拖顶乡建设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同时,加快建设药材产业园区,发展药材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积极推动迪庆州从药材资源大州向药材产业强州转变。 截至2019年底,迪庆州有中药材13.04万亩、核桃80.1万亩、油橄榄2万亩、花椒4.1万亩、青刺果2.95万亩。藏区农业产业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有产业发展意愿和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有1至2项增收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去年,迪庆州聚焦脱贫摘帽和巩固提升,强化“九大工程”项目推进力度,着力补齐贫困村基础短板,保证贫困退出质量。举全州之力,加快推进葡萄、中药材、特色畜禽、食用菌、青稞、蔬菜、木本油料等高原“七大特色”优势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至2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 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