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1月22日 星期三
第A08版:聚焦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1月22日 星期三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习近平都一一询问
总书记把我们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时刻放在心头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年味浓


盘龙江滇池入湖口


西南联大旧址 本报记者 张彤 黄吉春 周灿 顾彬 摄

    足迹:昆明国际会展中心

    “千岁梅花千岁潭,春风先到彩云南。”1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第十四届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现场,了解春节前年货市场供应及国内外商品展销情况,同现场群众亲切交流,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总书记含笑点头,还叮嘱要算好成本账,不要亏本了”

    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展出面积5万余平方米,共有1400多个展位。7号展厅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商品馆是其中最热闹的一个。禄劝昌盛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展位位于展厅主道右侧,忙活了大半天的老板娘钱兴蕾累得有点直不起腰,她站直身子后仿佛恍了一下神,看到一个非常眼熟的高大身影径直从大门口走了进来,她一下子傻愣住了。周围人已经沸腾起来,“是习主席!”“是习总书记!”总书记站在展位前亲切地和大家说:“新春快乐!”

    钱兴蕾说,总书记讲话声音非常洪亮,他看到展位上卖的全是火腿,就向她询问当地的食用方法、年货节上的售价。钱兴蕾赶紧回答:“总书记,虽然今年肉价上涨,但火腿至少腌制一年以上,都是以前收购的,我们就和去年一个价。”当时,总书记含笑点头,还叮嘱要算好成本账,不要亏本了。人群一下子笑开了。

    总书记和普通市民一起在多个肉制品展位停留,仔细询问大家最关心的价格、供应量、品质等问题。

    全省最大的龙头企业之一——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的展厅与众不同,像肉制品车间的生产流水线,10多个小伙手脚麻利地配合着砍、割、切、剁,市民在此挑肉、议价、结账,人群前后围了好几层,成了新春购物博览会上的“网红店”。

    总书记来到这个热闹的展位,工作人员于富祥正在招呼顾客。他向总书记介绍自家的肉价。“当时总书记说,这价格比外面低。”事后,于富祥十分感慨:“总书记对生猪产业发展十分在行,清楚掌握各地肉价的情况,他把我们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时刻放在心头。”

    “总书记让我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

    “‘习总书记,我们这里有高原湖泊鱼,有抚仙湖的抗浪鱼!’听到我在人群中大喊道,总书记就转身向我们展位走了过来。”云南茂湾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殷琦丰描述当时的情景,仍然开心得不得了。

    “总书记仔细了解我们的产品后,着重询问在抚仙湖搞养殖对湖泊生态是否有破坏,十分重视高原湖泊生态保护问题。当得知我们遵循抚仙湖保护‘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收集和保护多种云南珍稀土著鱼繁育、养殖技术及模式,扩大和恢复种群数量。通过增殖放流等内源治理措施,努力让抚仙湖清水永驻后,总书记点头示意很好。”殷琦丰介绍。

    “总书记在我们德和展位停留了一下,说他记得小时候吃过这个牌子的罐头产品。后来陪同人员告诉总书记,这是中国第一家罐头厂,总书记连连说很好。”昆明德和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钱金莲想起当时的场景,心情依然澎湃。从1921年浦在廷先生引进云南工商史上第一条罐头生产线、取名德和牌罐头至今,即将100周年,百年民族品牌是靠传承和创新走到今天的。

    “总书记为我们东川姐妹俩点赞啦”

    彝族姐妹云琼、云丽的展位不大,但人流量很大。

    云丽姐妹从小分别在国家级贫困县巧家和东川长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二人早年外出打工,磨砺出坚韧豁达的性格。

    去年2月,妹妹云丽尝试收购东川家乡的特产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出去,8吨枇杷顺利销售出去时,她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在东川区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她成立昆明农果云商贸有限公司,一年收购东川区5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的农副产品数十吨,销售额达600多万元。

    姐妹俩的展台上,一篮子一篮子展示的产品乡土气息浓厚,七彩花生、黑皮花生、东川大洋芋、东川面条、高原苦荞面……全部是当地特有的生态食品,市民争相购买,吸引了总书记的注意,他停下脚步。

    姐妹俩一一向总书记介绍产品名称:“这些全部是纯天然生产的。”总书记听到东川大洋芋每公斤出售15元时,有点惊讶,问她俩卖得怎们样?云丽自豪地告诉总书记,这是淀粉较高的一个品种,市场很受欢迎,卖得很好。当知道她们销售的产品全部来自东川脱贫产业项目,而且东川区2019年已经顺利脱贫后,总书记更高兴了,给姐妹俩点了赞。

    “总书记说做得好、非常好,加油!”云琼开心地回忆说。云丽打算今后要坚定地走下去,到最贫困的村子给村民脱贫搭把手。

    足迹:滇池

    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冬日暖阳下,盘龙江入湖口——位于滇池北岸的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山青林绿,水天一色,海鸥飞舞,一幅和谐自然的美丽图画。

    1月20日下午3时左右,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听取云南省和昆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总体情况汇报,察看滇池、抚仙湖、洱海水样和滇池生物多样性展示。

    去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在Ⅳ类

    习近平总书记不是第一次来到滇池岸边。

    2008年11月19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滇池大坝调研。这是滇池建立水质检测库以来,第20次被检测为劣Ⅴ类的年头。他看着蓝藻滋生的滇池眉头微锁:“滇池里还有鱼虾吗,水产品还能吃吗,渔民生活怎么办,滇池污染对周边群众生活造成多大影响?”并不断询问滇池污染的情况和治理滇池的思路、措施。他鼓励,要认真抓好以滇池为代表的湖泊治理工作,使九大高原湖泊真正成为镶嵌在云岭大地上的明珠,“此役甚为艰巨,但一旦完成则居功至伟。”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工作时强调:“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把它们弄没了、搞坏了!”他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滇池水污染治理工作从“九五”规划开始就被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五年规划。省委、省政府把保护治理滇池列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六大工程”。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强力推动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6年,滇池全湖水质由劣Ⅴ类上升为Ⅴ类,首摘“劣Ⅴ类”帽子; 2017年,继续保持在Ⅴ类;2018年,上升为Ⅳ类,为1988年建立滇池水质数据监测库30年以来的最好水质;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在Ⅳ类,其中草海水质保持Ⅳ类,外海水质为Ⅴ类。

    这些治理的结果呈现眼前,就成为“滇池清、昆明兴”的生动景象。

    3类特有水生生物又重现滇池

    3年前建成的星海半岛生态湿地景致怡人,桂花、香樟、紫叶李等乡土乔木常绿常青,黄金菊、紫柳等地被植物和荷花、梭鱼草等水生植物则随着季节变换,景象各有不同。这只是滇池5万多亩环湖湿地中的一小部分,现在的滇池湖滨已经构建出一条平均宽度为200米、面积约为33.3平方公里、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也成为一条湖滨生态绿色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沿着小路,走近滇池岸边,详细询问滇池保护治理和水质改善情况。

    观景台一侧展示台上呈放着一个大玻璃缸,缸里海菜花清新淡雅、金线鲃自由穿梭、无齿蚌深藏水底……如同一个鲜活的、缩小版的“滇池生态展示标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汇报时还弯下腰来,仔细观察水缸里的动植物。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后来向记者介绍,这就是他们制作的滇池湖泊生态系统活体展示缸,里面每一种动植物都来历不凡。例如,滇池金线鲃、昆明裂腹鱼、滇池米虾、背角无齿蚌、螺蛳、海菜花、水灯心草、莕菜、苦菜等都属于滇池特有的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类,前几年滇池水质处于劣Ⅴ类时,这些特有物种大量减少,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了。如今,随着滇池治理效果呈现,湖水逐渐好转,这3类特有水生生物又逐渐在滇池内出现,成为滇池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

    牢记嘱托 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记者回访入滇河道边时,现场还立着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的3块工作展板。

    除了滇池治理展板外,第二块写着:“牢记殷殷嘱托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并用数据和图像表明:近5年来,云南省加快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努力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云南森林面积由3.21亿亩提高到3.59亿亩,居全国第二位;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从66%增加到78%,出境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清洁电力发电量占比92%,高于全国近77个百分点。

    第三块展板标题为“加大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力度、擦亮高原明珠;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护好长江母亲河”。近5年来,云南全力推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抚仙湖、泸沽湖水质长期稳定保持在Ⅰ类,去年洱海水质7个月为Ⅱ类,5个月保持在Ⅲ类;去年滇池水质保持在Ⅳ类;阳宗海、程海、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主要污染物指标下降明显。

    从滇池保护治理到九湖保护治理,从九湖保护治理到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云南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充分展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心和信心。

    足迹:西南联大

    发扬联大精神 培养时代新人

    1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等,了解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光荣历史。

    “今天,云南师范大学的广大师生沐浴在幸福的关怀中,因为总书记来到了我们学校,参观了西南联大博物馆。”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饶卫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场景:总书记非常仔细、认真地观看了博物馆的历史人物介绍,参观了博物馆的老教室、纪念碑,听取了博物馆馆长详尽的讲解。总书记对西南联大博物馆里的每一个展陈都看得非常仔细,不时提问,详细了解西南联大在抗战烽火中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

    “总书记的到来对我们是莫大的关怀,师生们都非常激动,那么近距离地聆听总书记的指示,对我们是极大的振奋和鼓舞。”饶卫说,云南师范大学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救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把学校办得更好。

    全程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介绍西南联大历史的是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红英的心情依然无法平复:“能把这段发生在云南的光荣教育历史讲述给总书记听,把那一代人留给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和总书记一起分享,让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作为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播者和讲述者,我一定不负总书记的嘱托,把西南联大的故事一代一代讲下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成为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当中源源不断的能量源泉。”

    “西南联大见证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的不屈和抗争,无数联大学子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甘当基石,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工作了6年的教师李娅,在见到总书记那一刻,心潮起伏:“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作为高校教师,我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好,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大门前,老师带领着一群年轻的讲解员迎接总书记的到来,他们既是云南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也是西南联大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总书记来到西南联大博物馆前和我们亲切握手,我们都很激动。”王馨说,近距离接触总书记,感觉又激动、又幸福、又温暖。“西南联大的历史告诉我,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事业与国家事业、民族事业紧密相连交织,人生才能出彩,才活得有价值、有份量。”王馨说,接下来会把西南联大带给自己的感动分享给更多的人,更加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条件,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天特别兴奋,见到了总书记。”云师大学生孟小龙难掩激动,“总书记很和蔼、很亲切,总书记的手很温暖、很有力。我一定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和希望,好好读书,练就过硬本领。”孟小龙说:“西南联大校歌中有一句歌词,‘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在民族危难的那个年代,西南联大的老师依然坚持教学科研,同学们始终坚持读书报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命脉。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加强历史感责任感的培养,做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盼。” 

    本报记者 陈怡希 陈鑫龙 龙舟 黄喆春 施铭

    市民心声

    一定在普通岗位上

    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实在是太激动了!”施飞是昆明市官渡区吴井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20日这一天,他带着8岁的儿子来选购年货,回想起有幸与习总书记握手的那一幕,施飞仍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总书记给大家送来了新春的祝福,这是我们现场每一个人收到的最美好的祝福。”

    走出7号展厅,来到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场地中央向全国人民拜年。

    习近平同大家亲切握手,向云南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新春祝福,祝福大家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和气致祥、事业进步,祝愿各族人民安心、顺心、开心,生活越来越好,祝愿伟大祖国欣欣向荣。

    市民不停鼓掌,纷纷向总书记送上新年祝福。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7岁的周定源在年货街上玩得特别高兴。她穿一身红色的小棉袄,扎了两个哪吒似的发髻,嘴角还粘着刚刚吃完的糖屑。“刚刚的那位爷爷你认识是谁吗?”“认识!”“他是谁啊?”“习爷爷!”

    母亲陈楚艳欣慰地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带着孩子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总书记,我们很激动。”小学老师陈楚艳说。

    父亲周明泽则一直翻看刚刚拍下的视频进行回味,周明泽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所说“安心、顺心、开心”这句祝福,“总书记的话既朴实又包含真情,在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这几年我们生活越来越好了,各方面改善都很大,大家最关心的医疗卫生、孩子上学问题都得到改善。”

    周明泽、施飞都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拜年贺词中感受到了巨大鼓励,他们不约而同表达一个共同的心愿:“感谢伟大的祖国,感谢伟大的时代,今后,我们一定在普通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本报记者 雍明虹 王淑娟 张雁群 李星佺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