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他们收好行囊,告别家人,选择逆行而上,坚守岗位。从1月28日到2月10日,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值守省工人疗养院安置点的第一批队员已在岗位值守整整14天,其中24名警员提出了不换防的请求:“我们一定坚守好疫情防控阵地,直到疫情防控工作结束。”10日下午,西山分局第二批8名队员赶赴云南省工人疗养院,与第一批部分队员完成各项交接工作。当日,记者跟随第二批队员一起走进安置点,直击他们的工作现场。 30名民警24小时轮流值守 10日下午3点许,在省工人疗养院安置点,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为了确保值守到位,在居住楼门前,民警们支起帐篷作为临时执勤点,以便旅客们需要帮助时能随时找到他们。 1月28日,西山分局按照上级安排部署,迅速组织了两队警力分别到西山区两个集中安置点工作,主要配合相关部门转运滞昆旅客、疏导群众情绪、开展防控监测以及帮助安置点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在省工人疗养院集中安置点,30名队员每天分三班24小时轮流值守,日夜值守在防控第一线,以保障安置点正常的生活秩序。 疗养院紧挨着滇池,深夜时分,在这片寂静的夜空下,能清楚地听到风浪拍打岸边的声音。近日,夜里气温骤降,寒冷的风夹杂着水汽侵袭,对于所有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0日凌晨零点,西山分局巡特警大队中队长纳玮与两名队友准时来到执勤点,接替值守了8小时的队友,让他们能暂时休息一下。 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 14天里,滞昆旅客与警务人员朝夕相处,他们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如今的信任感激,这是对30名队员工作的认可。 起初,刚运转到集中安置点的游客不是很理解,有人认为自己没有生病,有人觉得已经过了观察期,情绪过激时还会和民警理论。这时候,民警们会耐心劝导、安抚游客,尽量帮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刚开始,有一位旅客因牙龈肿痛没有得到及时医治,情绪激动时摘下口罩和民警理论起来。“其实,旅客们的心情,我们特别理解,不能回家,心理压力比较大。我们帮他协调医务人员、帮他买药,后来表达了歉意。现在,这位游客看到我们,还主动打招呼。”纳玮说。 在安置点上,旅客们有什么需要,队员们会尽力满足。“出门在外,旅客们经常会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我们会尽量协调工作人员帮他们在附近的小超市购买,或者他们在网上购买后,我们帮忙取来快递,进行消毒后,再送到滞昆旅客手中。”纳玮说。 现在,民警们每天要从居住楼到大门往返20多趟取快递,担负起了“快递员”的工作。有时候,队员们把包裹送到旅客手上,如果是吃的或是特产,旅客还会主动问他们要不要尝一点。正是这些热心、耐心、真心、细心,让旅客们感动,渐渐理解了民警的工作。 24名警员申请继续坚守 10日下午,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在云南省工人疗养院安置点开展抗击疫情突击小分队交接仪式,第二批8名队员与第一批部分队员完成各项交接。 西山分局副局长袁恒说,西山区集中安置点设立以来,西山分局非常重视,在安置点抗击疫情突击小分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全力以赴,共抗疫情。其中在省工人疗养院集中安置点共有30名队员值守,负责为滞留旅客服务,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防控监测工作。 从1月28日到2月10日,第一批队员已经在岗位值守了整整14天。不仅如此,其中24名警员还向组织提出了不换防的要求:“请组织相信我们,不需要安排人员进行换防,我们一定坚守好疫情防控阵地,直到疫情防控工作结束,组织通知撤岗。” “考虑到第一批值守队员中的6名警务人员有其他工作安排,西山分局组织安排了8名队员与他们交接工作,之后第二批队员将加入值守工作。”袁恒说。 10日,这已经是纳玮和队员们值守在安置点工作的第14天,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后,和许多战友一起投入到了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申请不换防,一直坚守到疫情结束的最后一秒。”纳玮说,与新队员们相比,他们更熟悉这里的工作,而且多一些人来就增加一些风险,因此他们决定坚守岗位,直到疫情防控工作结束。看着大家如此齐心协力,他对打胜疫情战充满了信心。 面对疫情,西山分局3000多名警力全员在岗,奔赴战“疫”一线,逆行奔波在每一个处警现场、安置点、排查点及值守点。 本报记者 林舒佳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