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疫情防控一线,任务艰巨,驰援湖北的医院都拿出了哪些“看家本领”?12日晚,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三家知名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的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详解。 选派顶尖专家奔赴一线 “北京协和医院大年初一接到国家卫健委紧急通知,随后就选派了首批专家集结,初二就到了武汉,和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对接,负责收治重症病人。”韩丁透露,北京协和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承接的是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传染病重症加强病房,收治的基本都是危重病人,所以提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几乎派了我们重症、感染和呼吸相关科室的主任都过来,这些专家和医护人员很多都有与SARS斗争的经验。” 据韩丁介绍,除了这些专家之外,北京协和医院还选派了涉及心脏功能、消化功能、肾脏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等领域的专家。“重症病人最后往往会累及各个脏器,同时会并发一些基础疾病,我们就是充分利用这种综合优势和专家优势,只要是对病人有好处,所有能用的手段我们都用上。” “这一次来到武汉,我们也带来了骨干力量。”马昕说,其中,感染科团队、传染科团队等都是救治工作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华山医院的传染科是有光荣历史的学科,连续九年在全国名列前茅,在传染病控制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感染科医生在这一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日友好医院,目前已连续派出5批医护人员到武汉。周军告诉记者,医疗队的部分专家们,正在对部分重症患者等开展救治工作;同时,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还在牵头开展针对药物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研究工作。 紧急调用大批高精尖设备 “我们在高精尖设备上,带足了华山医院的‘家底’。”马昕说,疫情防控中,尤其重症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需要ECMO(体外膜肺氧合),无创、有创呼吸机以及血透等仪器设备。“我们都带来了,相信高精尖技术、高精尖设备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台有创呼吸机、四台无创呼吸机、一台转运呼吸机、三台ECMO、监护设备、气管镜……这是周军列出的中日友好医院带到武汉的部分设备“清单”。“应该说,这对下一步抢救重症病人,尤其是对于降低病死率的意义非常大。” 韩丁告诉记者,在治疗中,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也使用了大量高精尖设备,全力保证病人救治、着力降低死亡率、增加治愈率。 分工“攻坚”强化协作 医疗队抵达后,有效的分工、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中,共有10多支医疗队,每支医疗队的人数多是在150人左右。这么大的团队怎么来开展工作?就是整体作战,分工协作。”韩丁说,目前,每个医疗队多是负责整建制承接一个病区。“每个医疗队,在病区内形成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协作来救治病人。同时,这些医疗队通过远程手段和各个医疗队的后方进行充分的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 “治疗过程中,不同医疗队之间也需要互相协作。比如在洪山体育馆的武昌方舱医院,共有10多家医疗单位在里面工作,这更需要大家互相配合、做好协调。”马昕说,“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医疗队的特长,方舱医院目前运转得相当不错。接下来,将会有大批病人康复出院。”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