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云南省急救中心202人积极应战,写下《请战书》,齐心协力共抗疫情。自1月26日起,省急救中心成立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转运急救站,共有6组18名急救人员轮流值守负责转运工作。 一趟接一趟转运 来不及喘口气 1月25日11时,省急救中心接到省卫生健康委指令:“有一名疑似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需从易门县人民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省急救中心机关党支部书记张艺馨主动请战,要求承担此次转运任务。穿上防护服、备齐医疗设备,11时44分转运车组整装出发,13时26分到达易门县人民医院接到患者。路上,一边安抚焦躁不安的患者,一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5时40分终于将患者安全送达。车组人员顾不上吃一口热饭,按要求将负压救护车初步消毒后,于20时08分回到了中心,顺利完成转运任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前,省急救中心急救科医生宗凯主动请缨,成为抗击新冠肺炎转运急救站的一员,24小时在中心备战。随着疫情的发展,在病案室的妻子高银婷也申请到保障室帮助工作。一趟接一趟的转运任务,宗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和同事出发了。为了不让宗凯分心,高银婷把家里安排妥当,对宗凯说:“你放心,这个时候我要与你一起并肩战斗。”每次擦肩而过,高银婷都只能远远地注视着对方,许下平安归来的愿望。 生日蛋糕放了一天 塌了一半 省急救中心急救科护士何烨说:“这应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生日了。”1月26日21时,中心抗击新冠肺炎转运急救站的急救人员终于有了片刻的休息时间,马不停蹄的转诊工作让大家面露疲惫。这时,应急值守护士何烨提着一个蛋糕走了过来。大家惊讶地齐声问道:“今天是你的生日?”“嗯。”她轻声答道。“老公订的吧?”一同事打趣道。何烨的爱人徐立斌也是中心的护士,当天他正好在院前值班,不能陪她过生日,暖暖的心意早已经送到了。原本圆圆的蛋糕放了一天,塌了一半。“时间紧急,赶快唱生日歌。”有人提议。和着掌声,生日歌响起,大家仿佛忘掉了疲惫,温馨的场面感动着每一个人。蛋糕刚吃完,出发的指令又来了。 妻子怀孕了 依然递交请战书 省急救中心车管科驾驶员李俊自2007年从部队退役后到中心工作,先后参加了“5·12汶川地震”、昭通彝良地震、昭通鲁甸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被省急救中心评为“驾驶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在抗击疫情中,李俊隐瞒家中妻子怀孕情况,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要求参加中心抗击新冠肺炎转运急救站转运车组。妻子得知他的决定后非常支持:“你去吧,我能照顾好自己。”李俊被选为疫情转运车组第一梯队成员,为了家人的安全,他主动将自己“隔离”,一直在单位应急值守。他说:“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但只要组织需要,我会一直坚守!” 眩晕症发作 没有请假休息 2006年的夜班,省急救中心急救科保障室护士叶繁在高速公路上执行日常急救任务时发生车祸导致颅脑外伤,因身体原因转岗到中心保障室负责应急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下收下送工作。疫情发生后,保障室的工作更加繁重了,叶繁立即投入到为转运组准备防护用品和医疗设备工作中,她从没有抱怨,主动加班,认真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并配合中心感控部门完善穿脱防护用品流程,细心地指导执行转运任务的同事们做好个人防护。在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她积极地为科室出谋划策;双手被浓烈的消毒水洗得脱皮,她没有说一声“辛苦”;眩晕症发作她没有请假休息,而是就在办公室经过短暂的输液治疗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本报记者 王劲松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