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 王云 本报记者 木晓雯 秦蒙琳 宋金艳 崔敏 蒋琼波 马楠 通讯员 姚文龙 周志 姚静 杜加丛 吴再忠 奠泓博 邓成斌 姚鑫宇 李志清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鲁甸乡提供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确保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成了摆在云南各级扶贫干部面前的问题。 在昭通,4588名驻村工作队员、624名脱贫摘帽督导员1月29日全部到岗到位;在曲靖,1203支驻村工作队4016名工作队员,以战时状态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漏”……近日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后,全省各级扶贫干部充分运用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和网络化信息手段,积极转变工作方式,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开展日常工作,确保春耕的有序进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力打好防疫脱贫两场战役。 忙春耕 玉龙县鲁甸乡 以家庭为单位忙种药 在著名的药材之乡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扶贫车间已复工,村民们以家庭为单位,在田间地头忙碌着。 鲁甸乡鲁甸村建档立卡户和云高家今年主要种植秦艽、木香、桔梗、重楼等药材,从大年初二开始,和云高就舍不得多休息一天了。疫情发生后,在家发展生产成了一家人的共同目标。正月十五一过,和云高家就种植好了4亩多的秦艽。“按照去年那么好的价格,一亩万把块没有问题!”当问到今年预计收入时,和云高黝黑的脸庞上绽露出笑容。放眼望去,鲁甸乡的田间地头,各家各户都在井然有序地种植秦艽,给当下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了一抹生机。 鲁甸乡乡长和永辉介绍,从头年12月底到次年的清明节,是鲁甸乡种植各种中药材的黄金时期,虽然今年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村民的春耕生产热情丝毫没减弱,鲁甸乡种植药材已久,药材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钱袋子,大家都很积极。只是现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乡镇及村组上的工作人员会对村民进行防疫宣传,让大家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春耕时节发展产业。现在大家都不串门,都以家庭为单位,四五个人一起开展药材种植的春耕。 腾冲市明光镇 分批分散地将烟苗育好 大年初一,腾冲海关驻明光镇沙河社区的第一书记余在旺很快到岗,第一时间和驻村干部迅速制定社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方案,与此同时,还和村里商量谋划起今年的扶贫产业。 余在旺所挂钩的明光沙河社区今年要种植1860亩的烤烟,辐射到当地167户农户。时下正值土地预整、清理小棚、烤烟育苗的重要时节,该村的扶贫工作人员张维波说:“产业发展是该村致富的主要途径,可当前的疫情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阻力。所以我们只能让农户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避免集中化劳作,分批、分散地将烟苗育好。虽然时间会比以往稍慢一点,但是能保证不误时令地把烟苗栽种下去。” 由于口罩等必备的防护物资紧缺,曲石镇双河社区的农民群众既不敢出门,又担心误了农时影响今年的收成。挂钩曲石镇双河、红木两个社区的单位腾冲市医疗保障局了解这一情况后,2月7日上午,医保局的挂联干部将他们紧急筹措的口罩、防护手套、消毒液、酒精等一批疫情防控物资送到了挂钩村社干部和贫困群众手中,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昌宁县勐统镇 请专家现场指导蚕房建设 昌宁县勐统镇小勐统社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刘红军,原以为省级脱贫成效考核之后,能有短暂假期回家与家人过个团圆年,然而计划又因疫情防控被彻底打乱。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刘红军没有忘记主责主业,积极想办法抓好以香料烟采摘调制、桑园管理和蚕房建设等农业生产,组织群众自力更生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上芒德村民小组长仇开泽正在为蚕房建设技术标准发愁时,刘红军迅速联系上农业中心主任,带着专家亲自到仇开泽家现场指导蚕房建设。 昌宁县扶贫办主任林发波介绍,当前,驻村工作队员都驻守一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发展,截至目前共开出120车次“菜篮子”运输证明,共运送农产品2000多吨、饲料等物资105车次,运送物资800多吨。 保农资 玉龙县鲁甸乡 及时解决种苗农资燃油荒 受疫情影响,从大年初二开始老百姓下地后,玉龙县鲁甸乡鲁甸村不少村民担心农资跟不上,出现了密集购买化肥等农资的情况,导致两天内乡里合法农资销售商出现了断货。了解情况后,乡里为销售商供应商开具证明,协调沿线道路的畅通,保障农资的到位。针对老百姓现在用机械比较多的情况,及时关注辖区内的加油站,及时补货,确保不因燃油问题耽误春耕。 老百姓种植药材,除了自己培育种苗外,有的种苗在外乡,甚至是迪庆州维西购买,疫情发生后,各个劝返点设置,老百姓出不去,让部分百姓买种苗遇到了困难。看到困难后,乡里及时协调,保证种苗顺利购买。 经过多年的发展,药材成了鲁甸乡的支柱产业,2019年药材种植6.5万亩,交易量3.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0元。和永辉表示,疫情对鲁甸乡的药材产量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他对未来很有信心。 禄劝县 农用物资货源充足 价格与往年持平 如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工作?禄劝县结合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任务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粮食生产、生猪生产、农业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工就业等相关工作,实现生产形势“早研究”。 围绕各项生产主要指标,禄劝县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和脱贫固效工作,提前对年度农业工作进行预研预判和安排部署,实现计划任务“早部署”。据了解,2020年,禄劝县全年粮食作物计划种植78.24万亩。计划种植中药材15万亩,种植特色水果4000亩,种植花卉7000亩,种植蔬菜10万亩。计划开展绿色高效优质水稻示范种植750亩,马铃薯种薯更新换代示范种植100亩。 在积极应对疫情的同时,禄劝县正在积极筹备全县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秧盘等农用物资,实现农用物资“早准备”。目前来看,全县春耕生产的地膜、肥料、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货源充足,品种齐全,价格与往年相比持平。 如今,全县广大农民朋友正奔忙在田间地头,春耕生产渐入高潮。 促生产 玉龙县鲁甸乡 建档立卡户扶贫车间上岗 除了村民们忙春耕,玉龙县鲁甸乡积极响应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复工复产的号召,在确保疫情防控“三方案、一承诺”的前提下,积极鼓励乡扶贫车间复工生产。据了解,目前鲁甸乡有一个乡里挂牌的扶贫车间和两个企业的扶贫车间,均已复工,每个车间有5至10名不等的建档立卡户在工作。 鲁甸村委会建档立卡户杨星和杨康两人第一时间回到了扶贫车间工作岗位上,近几日正在对库存的中药材进行筛选、切片、晾晒、打包,确保疫情过后能够第一时间把乡里最好的药材销往全国各地市场。 为保障扶贫车间复工生产,共抗疫情,乡里专门给车间发放了消毒水等疫情防控物资,要求进出厂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并佩戴口罩。车间内也严格执行返岗人员健康申报制度,切实做好人员进出车间必须进行消毒等消杀防疫工作。同时,复工企业都要向乡里报复工方案、防疫方案、应急方案等3个方案,并承诺按照乡里的部署要求做好防疫工作。“三方案、一承诺”的前提下,保证特殊时期让更多的建档立卡户,在健康有保障的前提下,既实现就业,又能在家中发展产业。 嵩明县小街镇 现场办结6家企业 复工复产申请 发放《企业复工明白纸》、对复工企业全面消杀、员工每天健康体检……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辖区企业顺利复工,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成立“复产复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根据企业规模、复工时间、行业类别成立“一对一”工作组,负责各项政策的落实细化,更是深入现场直接服务企业,现场办结6家企业复工复产申请。 通过微信群发放《企业复工明白纸》,最大程度地保证企业的知晓度和收悉面,让企业对复工的条件明明白白。比如,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排查上报,上交复工时间、复工人员情况、防疫工作领导小组、防控工作措施等正式材料,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措施,经批准后方可复工。复工企业也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工作,按照要求,企业要每日对员工健康进行检测,保障每日进出企业均测量体温并登记,工作中佩戴口罩,用餐实行分餐制度。 下一步,小街镇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落实企业保障,解决企业需求,做好企业服务,确保企业防疫生产两不误。 稳就业 弥渡县 近千人已线上选好岗位 疫情缓解后上班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弥渡县充分利用微弥渡客户端、人才招聘网等各类网络信息平台,发布全国各省市各类企业用工招聘信息,供有外出务工意向人员线上选岗。 弥渡县人社局劳动力转移就业股股长李彩琼介绍,当前,弥渡县线上招聘共提供就业岗位8000多个,工种包括厨师、服务员、技术员、家政服务员、种养殖工人、销售、护工等基层岗位,另外还有店长、业务经理、客户经理、文员等管理岗位,能够多层次满足就业者求职需求。 “我用自己的手机,在微弥渡客户端上查看《弥渡县2020年外出务工信息汇集》,找好了一份到一家广州企业上班的工作,是一家生产食品的工厂。”弥渡县弥城镇蔡庄村委会周力士营一组村民熊鹏介绍,他选定的厂家工作强度不是很大,工资待遇也不错,现在已达成了劳动用工协议,等到疫情缓解后就可到厂上班。“现在,我正好提前做好健康检查、健康证办理等,到时候就不用仓促动身了。” 截至目前,弥渡县已有近千人通过网络咨询或者线上报名选好就业岗位,并初步达成就业意向,随着线上提供岗位信息的进一步丰富,将有更多的人在家就可以找到工作。 富源县 对接外出务工事宜 鼓励就近创业就业 “我们已经和上海的几家企业负责人洽谈了外出务工事宜,待疫情解除后会立即安排人员无缝对接务工。”富源县住建局下派的驻村工作队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富源县驻村工作队员坚持防疫、扶贫两手抓,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认真收集辖区建档立卡户外出务工人员意向,通过对接用人公司、分析外出务工地点和外出务工可行性等方式,认真做好联系协调服务工作。广泛宣传在脱贫攻坚中产业、就业扶持方面的政策和本地用工需求信息,鼓励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对在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打工未能返乡的,主动用电话和微信与他们沟通,做到随时联系、及时沟通、了解需求,并帮助照看家中老人儿童。 梁河县小厂乡 因无法外出培训 驻村干部教村民线上学习 梁河县小厂乡小厂村黑脑子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赵加国想学习提升电焊技术,但因疫情期间不能外出培训,工作队了解到他的诉求后,入户帮助其下载安装“学习强国”App,手把手教他如何通过这个平台资源来学习。 梁河县小厂乡小厂村第一书记姚鑫宇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全面排查、了解群众的外出务工意愿和就业存在的困难,帮助建档立卡户规划申报2020年度产业发展项目,想方设法为群众增收致富拓宽渠道。” 记者了解到,德宏5个县(市)除瑞丽市外,其他4个县市都有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现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这些务工人员出不去。为此,州、县(市)两级扶贫办和相关部门首先是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底数,摸清州内企业用工需求情况,鼓励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和使用本地务工人员,有序解决返乡农民工务工问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加强与省内其他州市,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用工密集省份的信息互通,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情况,优先组织贫困群众返岗务工和外出就业,在劳动力输送过程中,重点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健康防护工作。 面孔 驻村队长杨媛带领村干部 连夜赶制180个口罩送去一线 2019年,漾濞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杨媛被选派到“挂包村”—— 漾濞县富恒乡罗里密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之前,杨媛对村情、民情已有所了解。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开朗的性格,让她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走村入户时,和别的驻村干部不同的是,杨媛随身带着一个针灸包。遇到哪个村民有颈椎、腰椎等病痛,她立刻就拿出银针为他们治疗。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她跑遍了全村200多户人家;作为医生,她先后为150多位村民做过治疗。 庚子年开局,本该是祥和喜庆的氛围,全国上下却被疫情的阴霾笼罩。1月26日,漾濞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杨媛立即与村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防控工作。杨媛深知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带领支部成员在罗里密村口设立卡点,对出入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体温检测,并进行防疫知识宣传。 随着疫情蔓延,防控物资处处告急,杨媛开始带领大村干部自己动手做口罩。借助富恒乡民政所所长字胜美家里的一台缝纫机,她们连夜赶制了180个口罩,自己做消毒处理,分发到一线设卡人员和村干部手中,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防护。 “这是我面对疫情掷地有声的承诺和担当,因为我不仅是驻村第一书记、队长,我还是一名医生。”“我驻村、我负责。”杨媛以高度的责任感,在脱贫攻坚一线扛起疫情防控的重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