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2月19日 星期三
第A08版:聚焦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2月19日 星期三
宾川柑桔挂在枝头难“出门” 阳宗海七甸百万枚鸡蛋找销路
快来帮忙让更多特色农产品 走出大山


沃柑等水果大受消费者欢迎


铁路全力保障鲜花运输


大型商超助力滞销叶菜销售


云南大量农产品通过公路运往省外


龙陵大量青豌豆应季上市

    统筹 曹婕

    本报记者 李赛 朱婉琪 曹婕 孙琴霞 蒋琼波 崔敏 秦蒙琳 杨质高 李春丽 宗琪

    王磊 孙江荭 宋金艳 实习生 何雨珍

    通讯员 危征涛 李东炎 吴再忠 伍修贤 张永斌 李晓龙 雷华 王虹 摄影报道

    虽然一些高原特色农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出去,然而还有一些企业或者农户所生产的水果、鸡蛋等农产品面临滞销等问题。由于农产品保质期有限,大家正在苦盼客商光顾,将这些优质特色农产品带出大山,带给广大消费者。

    求助呼吁

    帮帮他们 为这些农特产品找买家

    由于外运物流受阻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新平沃柑、宾川柑桔等高原特色农产品急盼客商来购买。

    宾川柑桔挂在树上等客来

    “往年这段时间,我们每天加工柑桔200吨。今年受疫情影响,物流渠道不畅通,外地客商进不来。工人都躲在家里防疫,包装车间人工紧缺。这两天我们每天的柑桔加工量只有50吨,销量只有往年的1/4。”宾川县冬梅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000多亩柑桔基地,是宾川县最有代表性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这段时间,正是椪柑、柳叶桔、脐橙大量上市的时候,却因为不能正常外运,挂在枝头难“出门”,“春节前,一位四川客商采购了800吨椪柑,现在还存在冷库里运不走,都快保存不住了!”

    合作社社长张冬梅告诉记者,宾川柑桔以省外销售为主,采摘下来的鲜果直接发往全国各地大中型农贸市场,在云南的市场占有量很小。冬梅果蔬专业合作社除了基地的1000多亩柑桔,社员还自己种植了8000亩柑桔。“这段时间,全国的消费需求都在下降,大量柳叶桔还挂在树上,再卖不出去就要烂了。有些农户家里种的椪柑,都已经烂在树上了。” 张冬梅说。

    “宾川县从每年的9月到次年6月,都有柑桔鲜果外销,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品种上市。我们公司2月8日复工,由于防护物资紧缺,怕工人回来多了防疫管控跟不上,每天的用工量控制在50人以内,不敢大量用工,包装箱的产量也跟不上。” 张冬梅告诉记者,宾川县冬梅果蔬专业合作社拥有“一条龙”的柑桔种植、加工、销售生产线,加工、销售环节由合作社成立的宾川县宾杰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来完成,有自己的包装箱生产线和冷链物流,年加工销售柑桔鲜果几十万吨,在全国各地拥有50多家固定的大型客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物流不畅,客商订购的货物发不出去。公司的线上销售渠道也是开放的,但是由于快递渠道不畅通,春节以来一直不敢发货。

    宾川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营销中心主任危涛征告诉记者,宾川县的柑桔种植总面积为6.88万亩,其中晚熟品种4.24万亩。疫情暴发后,从生产环节来看,影响不明显。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外地运输车辆进不来,物流受影响。春节过后,电商已开工,但由于受到物流限制,仅有零星发货。”

    针对可能会出现的滞销情况,宾川县农业部门提出建议: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监测,准确掌握产销动态;由政府组织,职能部门配合,及时召开产品会商会议,与经纪人、企业、基地代表会商,寻找对策;采取电话沟通的方式,动员经纪人积极联络外地客商;应用科技手段,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措施,尽量延长柑桔在树上的保鲜期,延缓采摘,冷库保鲜,等疫期结束再上市。

    新平沃柑即将上市盼订单

    2月初,孙瑞东就和家人来到新平县扬武镇的沃柑基地。4年前,他在这里种下了近80亩沃柑,经过精心栽培,今年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孙瑞东是玉溪齐圣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今年他的果园沃柑产量预计在120吨左右,以往他的果子都会被外地客商选购并销往广东、深圳等地。

    孙瑞东种植的沃柑是晚熟品种,2月中下旬就可以采果销售。看着硕果累累的果园,孙瑞东却高兴不起来,春节过后本是客商选果、下单的高峰,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受疫情影响,截至2月13日记者采访时,仍无一位客商登门收果。

    果园里的沃柑该何去何从?孙瑞东告诉记者,若一直无客商前来收购,果子可以摘下放冷库储存,但放冷库成本高,什么时候市场可恢复也不确定;沃柑可在树上自然保鲜到3、4月份,但代价是,这样一来,会影响果树开花,导致下一批果子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孙瑞东对记者说,在疫情影响下,不仅果子的销路成了问题,即便有了销路,因缺少口罩等防护用具,采摘工人集中采果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二者相比,他更倾向于牺牲下一年的产量,暂不采摘。

    让成熟的果子继续挂在树上也不是万全之策,让孙瑞东忧心的是,随着气温的上升,虫子吃树、吃果的情况将随之出现,损失将进一步加大。为了减少损失,孙瑞东打算让朋友们帮忙销售,争取在本地市场消化一部分。

    阳宗海七甸百万枚鸡蛋寻买家

    春节以来,阳宗海七甸街道的十余家蛋鸡养殖户的鸡蛋也因市场关闭而滞销。

    阳宗海七甸街道作为云南蛋鸡养殖基地之一,11家养殖户共养殖了9.7万羽蛋鸡,主要供应昆明本地和批发往省外。从过年到现在,由于受疫情影响,道路和市场封闭,大量企业和工厂还未复工,当地养殖户们手上100多万枚鸡蛋无法售出。

    贾光军是七甸街道个人养殖户之一,他养殖了2万余羽蛋鸡,算是当地养殖数量较多的养殖户。“禽蛋市场的关闭对鸡蛋销售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说,自家的鸡蛋以前都是前往官渡区禽蛋交易市场进行批发销售的,再由批发商辗转销往各地,往往都是有多少销多少,还没碰到过滞销的情况。但受此次疫情影响,禽蛋交易市场从春节开始就一直关闭,鸡蛋也没地方卖,只能放在家里。他家里的鸡蛋已经摆了300多件,每件有360个,共计达10万余个。

    现场直击

    为将新鲜蔬菜送出去 他们奋战在田间地头

    吃上新鲜美味的果蔬,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人们。

    龙陵千余名市场经纪人走村串寨

    初春时节,寒意料峭,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社区千亩连片的豌豆地里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有的在采摘鲜豌豆苞,有的在分拣装袋,有的在过秤装车,议价声、唱数声、微信支付铃声不绝于耳,几辆外省牌照的卡车停在地垅旁的公路边。

    额头上冒着热汗的大垭口社区农产品中介人董诗涛一边指挥小工过秤装车,一边用手机联系客户。“今年遇到疫情,影响了青豌豆销售,2月10日开始,我与外地客商取得联系恢复了销售渠道,目前每天都有几辆重型载重车来装货,产品销售到湖北、江西、上海等省市,已销售了280余吨青豌豆苞,涉及腊勐、碧寨、镇安等乡镇的种植户。”董诗涛告诉记者。

    大垭口社区总支书记杨善陶介绍,大垭口社区种植烟后青豌豆1600亩,以平均亩产500公斤计,总产量达90万公斤,还有30余万公斤青豌豆待采摘销售。“节令不等人,再过1个多月就要烤烟大田移栽,如果不及时采收青豌豆,将影响到烤烟生产。对采购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实行审批备案制。销售渠道畅通了就有希望,产品流带来资金流,至于价格,由市场说了算。一年之季在于春,农时不能违,收了豌豆种烤烟或玉米才是硬道理。”

    龙陵县腊勐、碧寨、勐糯等5个沿怒江热区乡镇青豌豆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春节前,青豌豆一路“牛市”,销售全线飘红,产地价每公斤在6元至10元间。疫情发生后,青豌豆销售跌入“熊市”,少人问津,全县还有30%上下的青豌豆待收。近几天来,市场开始复苏,该县千余名戴口罩的市场经纪人驾着摩托车、小卡车走村串寨到田间地头收购青豌豆,销售到省内外市场。

    青年新农业人创新方式带动更多农户

    1983年出生的王建钧,在云南完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业。2014年6月,在国企工作了6年的他决定“返乡归农”。王建钧在网上发出邀请后,一支由返乡大学生及返乡农民组成的团队开始组建。在昆明五华区西翥街道办事处厂口社区半路街村小组,王建钧找了70亩土地,经过几年的土壤改良,改造出了一个有机农场。

    王建钧的农场,除了线下农场采摘的销量受到一些影响外,线上电商渠道的销售反而有一定增长。

    目前,王建钧的农场全年可以供应番茄150吨、胡萝卜180吨,其他蔬菜80吨左右,蔬菜的平均价格可以达到26元/公斤,通过电商渠道的省外销售占比超过70%。“我们全年种植七八十个品种,西红柿和胡萝卜走电商渠道零售,剩下的品种只供给会员。”王建钧说,目前农场共有接近200个会员,每个会员一年消费达到7000元。

    王建钧在营销上打造了“梓盟西红市”的概念,一方面取了特色产品西红柿的谐音,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概念,把消费者组合成了一个生态社区,与消费者产生更紧密的互动,实现了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追溯。

    “这个生态社区的概念影响非常大,很多需要生态农产品的电商、平台都找到我们。”

    王建钧还带着“梓盟西红市”一起,加入了全国社会生态农业联盟。这个生态农业联盟是由全国返乡大学生和返乡村民自发组成。在他看来,联盟里的农业从业者都是返乡人,没有大资本,更多的是返乡人的情怀。“在联盟里,我们和很多同行之间实现了互助。”王建钧说,有情怀的返乡人更能够坚守底线,如果一家农场出现滞销的情况,可以将产品的信息、生产标准等如实发到联盟,联盟其他农场在了解产品等真实信息后,可以实现互助售卖。

    物流保障

    铁路公路全力保障农产品运输

    连日来,为切实维护我省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保障物资运输,省交通厅、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等多举并措,全力保障蔬菜、鲜花等农产品物资运输。

    公路 生活必需品运输走“绿色通道”

    近日,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云南援助湖北武汉的蔬菜车队从昆明王家营农垦物流货场驶出,踏上了跨越4省市的千里路途。

    出发前,车队收到了省交通厅紧急送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通行证上注明了车辆和驾驶员信息、通行线路和途经省份,持有这张通行证的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将按照交通运输部“三不一优先”原则(即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便捷通行),以最快速度将云南人民的“绿色爱心”送抵武汉。

    省交通厅人员告诉记者,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纳入应急运输的保障范围,运输车辆自己填写、自己打印《通行证》即可在全国高速公路走应急物资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是不用审批、不用盖章,“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便捷通行”,还可以拨打全省及各州市24小时值班电话(交通厅官网有)。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明确将防护服、口罩、试剂盒、消毒液、测温仪等防护用品,粮、油、肉、禽、蛋、奶、蔬等生活必需品,以及煤炭、油气能源,邮政、快递车辆等,统筹纳入应急运输的保障范围,各收费站开通“绿色通道”,免收全程车辆通行费并优先保证畅通,保障应急运输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做到“一断三不断”即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公路交通不中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中断、群众生产生活物资不中断。

    铁路 全力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优先

    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方面介绍,在物资运输方面采取重点物资运输优先装车、优先编组、优先挂运的方式,全力确保防控和生活生产物资运输。为保障重点物资装得上,运得走,供得上,昆明局集团公司积极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的防疫、医疗、民生保障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物资运输需求,细化运输组织,开辟绿色通道,重点物资运输全部受理、服务诉求全力满足。

    在保障疫情防控物资运输优先的前提下,昆明局集团对鲜花运输从安检、装运、上站三方面给予花农最大支持,统筹优化现有运力装车组织,对运输量较大一趟列车难以全部装运,且到达方向集中的鲜花,实行当天平行分流作业,最大限度压缩在站等待时间。

    空港物流 货物收运道口24小时开放

    云南空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云南机场集团下属控股公司的物流企业,主要负责航空物流货物、邮件和行李的地面保障工作,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应对,全力保障应急物资。

    疫情发生后,空港物流全力以赴保障疫情期间防护物资以及蔬菜、水果、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的运输,确保高效、快捷、安全。例如,启动“绿色通道”保障流程。货物收运道口保持24小时开放;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优先“登机”“下机”;高标准保护防护物资运输途中的安全。从收运、安检、仓储、地面运输、装载等各个流程施行协同联动,提高作业标准,搬运过程轻拿轻放,按货物性质要求码放,重不压轻,大不压小;成立专项保障小组。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