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丁慎毅 各地复工要做到劳“疫”结合,就要科技赋能,资源共享,各地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专门的信息统筹机制,有效减轻基层负担,避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有的园区要求企业配备防护服才能复工;眼下口罩和红外线额温枪都缺货,有企业因此直接放弃申请复工;有的地方一张复工申请表要盖满8个公章,才能复工;甚至有企业向媒体反映,复工要交21份材料,“填表填到眼花,签字签到手软”。但深圳市福田区推行“先复工,再核查”模式,取消了复工审批这一环节。(2月18日中国经济网) 2月16日晚,一张泸州市江阳区某企业复工签审表《泸州市江阳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申请表》在网络上流传,表上密密麻麻盖着相关部门的审批章。网友称,“让企业往返8个部门,如此折腾企业是否有必要?好心防疫,会不会加大传染几率?”2月17日,泸州市江阳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情况说明,2日下午5时许提出复工申请,2月13日,联合工作组通过全程代办的方式对该公司复工完成了审签备案。该公司于当日组织复工。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目前江阳区取消审签备案程序。 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阶段,而复工复产同样迫在眉睫。把落实疫情防控作为复工的首要条件,采取复工审核方式,来保证每家开工企业的安全状态,这是负责任的态度,联合工作组通过全程代办的方式一天内完成审签备案,也算不错的行动。但也要看到,随着复工企业的增加,联合工作组就不可能在一天完成审签备案,但是每一家企业都等不及,所以,江阳区决定取消审签备案程序,也算是来得及时。 事实上,企业为了挽回损失,本身就会周密考虑到复工的安全性,绝不会因为安全隐患导致得不偿失而雪上加霜。而防疫的问题完全可以提前做好,诸如口罩等防护物资是否充足,员工近期活动路线、社交情况是否摸排到位,上班路线、就餐环境是否安全,是否有紧急隔离房间等,这些问题可以提前统筹安排,利用互联网汇合数据,提前掌握在手,再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排出企业的复工表。这样企业就不必再按部就班地申请复工,只要实行报备制,然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就可以了。 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16日发布第14号令,取消因疫情防控对各类企业、建设项目复工复产的批准手续,复工复产改为报备制。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只需提前24小时将疫情防控方案向当地报备。 中央一再强调“全国一盘棋”,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避免形式主义。各地复工要做到劳“疫”结合,就要科技赋能,资源共享,各地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专门的信息统筹机制,有效减轻基层负担,避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