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2月20日 星期四
第A08版:万众一心 战疫情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2月20日 星期四
女儿出生前4天,李光剑上班途中遇车祸 连续奋战13天,张理南倒在回家路上 连续工作7天后,杨志铭突感身体不适
他们倒在抗疫第一线


张理南(左二)


杨志铭(右一)


李光剑






    本报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白家伟 樊娇艳

    邹玲艳 高文 摄影报道

    2月14日上午8:30,一阵婴儿啼哭声划破了连日来有些紧张的空气,一个新生命在南涧县妇计中心诞生了。就在4天前,她的父亲、南涧县乐秋乡政府职工李光剑,在前往疫情防控监测点接班值勤途中突发交通意外,永远地离开了她……

    2月1日,洱源县茈碧湖镇中炼村委会上中村一组村民小组长杨志铭,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工作7天后,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2月3日,银桥镇鹤阳村委会副主任张理南,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13天后,突发心梗,倒在了立春前夜的回家路上……

    2月1日至10日,短短10天,大理3位基层干部,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线。这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每天都有无数的基层干部在坚守、在奋战,阻击新冠肺炎仍在继续!

    杨志铭

    严防死守,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杨志铭是洱源县茈碧湖镇中炼村委会上中村一组村民小组长,今年40岁,疫情工作开展以来,他值守备勤,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主要道口设岗排查,劝导重点疫区返乡人员居家观察。

    2月1日11时,杨志铭在中炼村委会上中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突感身体不适,送至洱源县人民医院救治,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于当天19时去世。

    杨志铭性情耿直,做事坚持不懈,解决村里的大事小情,总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耿”。“我们各村各组就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我们基层的村组干部要全力以赴,守卫好这道防线。”1月30日上午9时,中炼村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为尽量减少外来人员流动,上中村一二三组联合设起登记点,及时劝返外来人员。

    在登记点执勤时,杨志铭和其他两位小组长认真回顾了前期走访排查、入户宣传的工作,梳理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310省道贯穿上中村,来往车辆频繁,在消毒药水到位以前,必须抓紧时间把石灰粉赶紧撒完。省道全长1公里多,11条串户巷道长5公里多,加上各家房前屋后多出的几公里,任务很重。

    1月31日,杨志铭、二组组长杨春华、三组组长杨汝华一大早就在村里撒起了石灰。“老耿说,大过年的,乡亲们出来帮忙也不安全,我们三个干快点,两天之内应该能完成。”杨春华说,“早上刚出门,老耿就说身体有点不舒服,杨汝华我们两个让他先去看医生,他说疫情这个事等不得,再坚持一下。白天把能做的事做了,晚上再去打针。”从早上7点多开始,三位小组长一边撒石灰消毒、张贴宣传册页,一边入户对乡亲们拜年祭祖的习惯予以劝说制止。

    “1月28日那天,老耿身体就有点不舒服,随便休息一下又马上回到岗位上,我们多次劝他去医院看看,但他总说没事,一点小病不碍事,开点药、打一针就好了。”杨汝华表示,老耿不是党员,却始终是冲锋在前的战斗员、防疫知识的宣传员、防控措施的监督员、居家问暖的服务员。

    自洱源县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之后,1月26日开始,7天来,老耿每天从早忙到晚。1月31日,老耿在医院输完液后,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好好接受治疗,不要外出,他却放不下村里的防控工作。2月1日清晨,他再次返回工作岗位,继续着脑子里需要尽快解决到位的“日程”,11时许,突感身体不适才停下……

    “疫情太紧了,一刻也不能耽搁,我誓与疫病斗到底,只要我们严防死守,我就不信耗不死这病!”杨春华没想到,那个乐天派的老耿在撒石灰时一句不经意的豪言,却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张理南

    立春前夜,倒在了回家路上

    2月4日,立春,本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日子。连续13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银桥镇鹤阳村委会副主任张理南,却在立春前夜,倒在了回家的路上……

    从1月22日大理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至2月3日突发心梗,整整13天,张理南每天早出晚归,不是入户排查做宣传,就是在卡点执勤和巡查。发病当天,张理南心里挂念的,还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家的生命安全。

    疫情防控开始后,张理南摸清鹤阳村情况,梳理出全村447名返乡人员、147名外来流动人员。这些人成了张理南工作的重点,每天他都要时时关注村民动态,并且不定期地对延期、取消客事宴请的20多家村民再宣传,确保疫情防控扎实有效。

    前两天村里的一位高龄老人去世了,按照白族的风俗是“白事当红事办”,一定要热热闹闹。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举行大规模的集会聚餐,无疑是在给病毒提供传播的条件。从老人去世那天到他自己倒下,张理南连续多日在该村民家里做思想工作,终于该村民勉强答应。2月3日下午,张理南忙完村里的事务后,再次来到该村民家,从村民家里出来已经是18时多。

    原本可以回家休息一下的张理南,又想起了还在村口值守的工作人员,回家的步伐转向了村内12个路口卡点。19时多回家途中感到胸口疼痛,送到医院后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当天20时永远地离开了,享年57岁。

    “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按要求,我们要对外来人员进行统计和排查,封堵12个主要入村路口,并在每个路口安排专门的值守人员。另外,取消了头铺街,劝导村民们推迟办客事,最大程度上减少村民聚集。期间,我们早上8时到位,对所有的路口进行巡查,张理南在巡查之后还要负责上报情况,13天下来,我们就天天这样跑、这样干。”和张理南一起工作了二十余年的村干部董余香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我们一起工作了几十年。他突然离去,对家庭如同砍掉了顶梁柱,对我们的工作来说像是砍掉了一只手。更令人心痛的是,他78岁的老母亲还卧在床上。”

    作为银桥镇的基层干部,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殡葬改革,张理南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一直以来,银桥镇都保留着土葬的习俗,就在张理南带领村民推行殡葬改革的那年,老父亲突然病重。当他每天对着病榻上的老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讲土葬的危害和殡葬改革的重要性时,心就像被刀割了一样疼。最后,老人同意了儿子的想法。2012年,父亲离世了,悲痛万分的张理南将父亲的遗体火化了。直到鹤云峰骨灰堂正式投入使用,他才把存放在家中整整2年的骨灰盒,慎重地存放到了骨灰灵堂中。在殡葬改革的推行中,张理南开创了大理海西片区骨灰寄存殡葬改革的先河。

    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张理南的家属遵照他的遗愿,一切从简,取消了客事办理。

    李光剑

    倒下4天后,女儿呱呱坠地了

    2月10日20时许,已连续执勤10天的南涧县乐秋乡政府职工李光剑,利用轮班调整的间隙,跑回县城看了一眼即将分娩的妻子后,独自驾驶二轮摩托车前往乐秋新桥疫情防控监测点执勤。20时30分许,李光剑骑行至祥临公路拥翠岔路口时,被一辆对向占道行驶车辆撞击,当场身亡。这一天,距离他30岁生日只有10天。就在他倒下4天后,女儿呱呱坠地了。

    “新桥执勤点已经是他的第二个轮换点了,之前,考虑到他照顾妻子方便,让他到离县城更近一点的东升执勤点参与监测工作。后来,他主动提出到疫情防控监测阻击难度最大、人流最多的主干道入口乐秋新桥疫情防控监测点坚守。他不仅是位好青年、好干部、好战士,也是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乐秋乡党委副书记自平方说,身为乡安监办主任的李光剑,工作非常认真,按照乡党委、乡政府的工作部署,他每天21时至次日9时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监测点执勤工作,从执勤点回到单位,又接着投入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提升等本职工作。特别是近期对途经乐秋乡的国家重点项目,大临铁路集中开展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他都没落下。就在发生交通事故前一天,执勤结束后,他还和两名同事一起去了解大临铁路的复工情况,并向县应急局作了信息上报。

    “李光剑年轻,有责任心,他是主动申请值夜班的人,当时,乡里好多同事、乡领导都知道他的妻子就要临产,多次劝他请假或白天值勤,他总是说没事,自己顾得过来。”李光剑在监测点执勤的同事张光泽表示,执勤期间,做监测、量体温、做记录,李光剑都是冲在最前面。

    2月7日20时40分左右,李光剑提前来到新桥监测执勤点,主动让白班执勤的同事早点休息。就在这时,有一个村民朝着执勤点走来。当得知他刚从省外返回,准备回村子后,李光剑按流程进行登记测查,比对相关数据后,建议他到县城留验站进行留验观察,并作了细心引导。听村民说还没有吃晚饭,李光剑便跑到执勤点帐篷里,将自己的那份糕点拿给了他。在李光剑的耐心说服下,执意想回家的村民顺利配合县红十字爱心志愿接送人员,前往留验站观测。

    1月27日,南涧县全面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后,李光剑赶回工作岗位,参加乐秋乡疫情防控阻击。眼看妻子预产期就要到了,他却无暇顾及,不得不把远在漾濞的岳父岳母接到南涧照看妻子。

    妻子马梅是李光剑2014年在小湾东镇新龙村委会担任大学生村官时认识并走到一起的,二人一直非常相爱,不管对方去到哪里,都会第一时间报平安。尤其在李光剑加入乡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后,手机都一直开着定位功能,随时给妻子掌握执勤路线和方向。事发当天,李光剑走后半小时,马梅打开手机一直在看丈夫的行程定位。“两个多小时地点都没发生变换,她不停地打电话四处询问……”噩耗传来,岳父马永华内心痛如刀绞,他一直不敢告诉女儿,手机上的定位是女婿留下的最后位置。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