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让流量成为一种利益变现的手段,“网红”在享受红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近日,内蒙古巴彦淖尔的孟先生和妻子看到网上有人在家烧烤,便也在家尝试,做完后因木炭未熄火,半夜二人出现头晕等症状。次日两人就医做吸氧治疗,目前身体无大碍。(2月20日 澎湃新闻) 神奇的互联网,让无数“草根”有机会站在屏幕前,跟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分享自己的小视频。互联网建构了一个区别于家庭和办公场所的“第三空间”,能够让人们满足休闲娱乐、社交等精神诉求。名利双收的“网红”,不仅成为人们嫉妒羡慕恨的对象,也成为一些人模仿的对象。 自己没有想到的事情“网红”不仅想到了,还做得十分出色;被“网红”打动、看着眼红的一些人,迅速地进行模仿。“学网红家中烧烤”作为一种新奇、刺激的体验,不仅给这对夫妻带来了口腹之欲上的满足,还带来了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然而,风险防范意识的缺失,让这对夫妻承受身体上的痛苦与伤害,不得不就医接受治疗。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网红”通过小视频与粉丝进行了无声的交流。在信息不对称下,“网红”或许没有将在家中烧烤的所有细节告诉粉丝,或许是过于相信粉丝的生活常识与技能。在家中做完烧烤应该熄火否则就有可能一氧化碳中毒,常识被忽略、漠视和遗忘,让这对夫妻得不偿失。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让流量成为一种利益变现的手段,“网红”在享受红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究其原因,“网红”的受众既有年龄上的差异,也有受教育水平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尤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网红”的不良示范,或许会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每个家庭拥有不同的居住条件,“在家中烧烤”并不见得适合所有人。对于住房面积大、房屋宽敞通透乃至住在乡村里的人们来说,“在家中烧烤”的风险较小;而对于居住在城市高密度小区、住房狭小逼仄的人们来说,“在家中烧烤”的风险性就不容小觑。一旦操作不当,就会给自己乃至邻居带来人为的安全风险。 在一个盛行印象管理的社会中,“网红”呈现在屏幕面前的形象,通常都是经过装扮和修饰的“镜中我”;看上去很美好的背后,同样隐伏着安全风险。作为一个成年人,学会抵御诱惑、约束欲望,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化。面对“网红”镜头前的美好,许多时候,我们一笑而过就好,没有必要去亲自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