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2月26日 星期三
第A14版:时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2月26日 星期三
是时候养成公筷健康新风尚了

    □ 张淳艺

    此次疫情让许多人对于“距离产生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们不妨趁热打铁,推动餐桌文化的移风易俗,帮助人们认识到使用公筷不是防范他人而是保护对方。

    使用公筷公勺,用餐安全又文明。2月24日,广州市文明办、广州日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联合发出“使用公筷公勺,推进广州文明餐桌建设”的倡议,倡议市民消费者居家或外出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各餐饮企业主动提供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2月25日《广州日报》)

    筷子,是国人最常用的餐具,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但在筷子的使用上,人们一向不太注重细节。许多家庭吃饭时都是混用筷子的,拿到哪双用哪双。在外聚餐,不少人也是习惯性地直接将筷子伸到盘里,甚至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以此表示热情和尊重。

    殊不知,这一习惯却存在着很大的健康隐患。用自己的筷子与他人共同进餐,很容易通过唾沫传播病菌和病毒。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是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被世卫组织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旋杆菌会存在于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再次凸显公筷、公勺缺失导致的健康风险。

    事实上,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关于实行公筷制、分餐制的呼声就曾一度高涨。当时中国饭店协会还专门制定《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提出“一般筵席(包括婚宴、旅游团餐、零点等),实行一菜一公筷公勺和一人一盘的用餐方式;会议用餐,更多实行自助餐和公筷公勺用餐方式”,并正式向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强制性国家标准。不过,随着非典风波的平息,公众对于公筷的热度渐渐减退,相关标准也没了下文。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人们痛定思痛,开始重新审视公筷问题。不只是广州,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等四部门也向全体市民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得到100家餐饮企业的积极响应。

    与分餐制相比,公筷制在现阶段更为方便易行。一方面,中餐的一些就餐形式和制作工艺不太适合分餐,比如拔丝食品、火锅等,必须先进行改良;同时,分餐也会加大餐饮企业的经营成本,不仅餐具需要成倍添置,人工费用也会大大增加。对此,有关部门在倡议的基础上,还应出台一些奖惩激励措施。比如,将“文明餐桌”建设情况与餐饮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挂钩,纳入星级酒店评优评佳内容,引导餐饮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强化行业自律。

    除了服务设施的配套外,公筷的推广使用还要过“人情关”。一直以来,国人早已习惯了围着桌子你一勺我一筷子地边吃边聊,认为只有这样才显得亲密无间,不分彼此。相反,使用公筷往往被视为矫情和生分,甚至有人认为是嫌弃自己,在餐桌上拂袖而去。这一观念不彻底扭转,公筷即使摆上饭店餐桌,也会往往形同虚设,更别提走进公众家庭。此次疫情让许多人对于“距离产生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排队时自觉保持距离,公共场所主动分开落座。我们不妨趁热打铁,推动餐桌文化的移风易俗,帮助人们认识到使用公筷不是防范他人而是保护对方,看似不亲实则更亲,从而打开心结,坦然接受公筷、公勺,养成健康新风尚。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