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感谢大家的爱心捐赠!”……2月6日开始,生菜、菠菜、意大利菜、鸡窝菜、苦菜、黄白等超过170吨蔬菜被一辆辆小货车免费送往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抗疫一线医院,以及永昌、普吉、丰宁、护国等街道和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收到来自医生、护士及老人们的感谢,捐赠最初的发起人、云南工商学院在读大学生崔紫祎满是欣慰,而这一路上困难重重,第一次做公益的她也吃了许多苦头。 捐赠路上困难重重 崔紫祎出生于1997年,家住昆明马金铺街道中卫社区,父母主要从事蔬菜种植。 自家地里30吨生菜眼看就要进入收获期。而此时,全国正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要不把自家的蔬菜捐到武汉去?萌生了这个想法后,全家迅速达成一致。崔紫祎的舅舅家听说后,也表示想把20吨蔬菜捐到武汉。 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捐给谁?谁来接收?崔紫祎忽然想起微博里关注的作家大冰,他经常会在微博发送一些公益活动的内容和照片。抱着试一试的想法,1月30日,她给大冰的微博留了一条言,表达了自己想给武汉捐蔬菜的想法。很快,她等来了大冰的回复:愿意帮助她把蔬菜捐赠出去,并联络了其他爱心人士。 崔紫祎辗转联系到冷链车司机,而蔬菜进入武汉的相关文件也到了手中。在大家一番忙活,准备把蔬菜送往武汉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乱了计划:由于蔬菜仓库紧张等原因,武汉暂不接受外地捐赠的蔬菜。 这可怎么办?崔紫祎蒙了,之前的努力都将面临白费。“没想到,做成一件事会那么难。”崔紫祎感叹道。 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如果送不到武汉,那我们送给昆明一线的医护人员也好啊?”在崔紫祎一筹莫展之际,妈妈的话又让她心里燃起了希望。经过同学推荐,她加入了“云南蔬菜捐赠供需对接总群”,与云南省助农捐菜活动的相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 一次无意的举动也帮了大忙。崔紫祎的妈妈把他们在田里收割蔬菜的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被中卫社区居委会党委副书记张双艳无意间看到,且顿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何不设立一个捐赠点,把农户暂时滞销的蔬菜收集起来,捐赠给有需要的人?经过中卫社区居委会的协商和确定,2月7日,捐赠点成立。张双艳又与崔紫祎联系,通过她的助农捐菜渠道,几天内捐赠蔬菜的农户达586人次。 就这样,一车车的蔬菜不断集结,并有序地拉往昆明各大医院和社区。一个多星期下来,由崔紫祎协调捐赠的蔬菜已超170吨。 “这几天经历了太多情绪的起伏,还好,在各位爱心人士的支持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最终努力都没白费。”崔紫祎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她将坚持做一个“热心人”,帮助别人也激励自己。本报记者 罗南 文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