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龙 儿童口罩专属标准的缺乏,一方面会导致儿童口罩生产企业“各自为政”;另一方面也会使消费者“懵着买、懵着用”。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家长为孩子的口罩操碎了心。打着“宝宝专属”旗号的国内儿童口罩,实际上缺乏“专属”的国家标准规范,有的捂得太紧让孩子喘不过气,有的无法贴合小脸跑风漏气,还有的大小合适却只能保暖无法防疫。一些口罩生产厂家因“无标可依”、成本考量不愿生产儿童口罩,真正适合孩子的口罩“一罩难求”。(3月9日新华网) 儿童口罩专属标准的缺乏,一方面会导致儿童口罩生产企业“各自为政”;另一方面也会使消费者“懵着买、懵着用”。而事实上,儿童口罩“无标可依”恐难防病毒。比如,据儿科医生介绍,国内一些儿童使用的无纺布口罩,并没有达到医用级别,起不到很好的隔绝污染物和病毒的作用。所以,儿童口罩“无标可依”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解决儿童口罩“无标可依”,关键是相关部门积极作为。据悉,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曾下达《儿童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计划,指定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组织该标准编制工作。无论儿童口罩的相关标准“难产”在哪个环节,亟须行动起来,毕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安全防护措施绝不能大意。 同时,在缺失具体标准的情况下,厂家也不能忽视“良心标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显示,儿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 KN95,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所以,对于生产厂家来讲,应该考虑材料及舒适度,并兼顾考虑花纹、图案设计,以满足儿童佩戴需要。 市场监管部门对儿童口罩“无标可依”不能置之不理。广州的做法就值得借鉴。2月中旬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了儿童口罩标准工作组,联合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仅用10天时间,指导多家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制定完善《一次性儿童用防护口罩》企业标准,成为全国最先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儿童防护用品的企业标准。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也应注意把好儿童口罩购买关、使用关。比如,据报道,有家长会给孩子选布面口罩,但这种口罩达不到隔绝病毒的效果。而目前儿童的最佳选择是普通外科口罩,可以防止飞沫传播,有效隔绝病毒。所以,在购买时,切莫只听信商家片面的宣传,还须坚持科学适用的原则,尤其是应该教会孩子正确戴好口罩。 随着市场监管的重视,以及相关技术的完善,儿童口罩“无标可依”必定能够纾解。当然,各地相关部门当积极作为。诚如前述广州市的做法就值得称道。还如,今年2月底,广西首次批准生产的医用“儿童口罩”生产下线,这同样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心安。而对于生产厂家来讲,应该正视市场需求,坚持以品质赢得市场,不妨用真功提升儿童口罩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