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3月16日 星期一
第A07版:万众一心 战疫情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3月16日 星期一
临翔“木兰”警组巾帼之花绽放疫线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能顶半边天。”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临沧市临翔交警“木兰”警组22名女民警辅警无人退缩,没人叫苦。她们用特有的亲和力,与医务工作者一起在防疫开展工作劝导、防疫检查及后勤支援等工作,成为抗击疫情的一道独特风“警”线。

    王涛 双腿红肿仍坚持执勤

    向来硬气、凡事从不认输的车管分所所长王涛,生活中娴淑、温柔,在家里是贤妻良母。可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眼里,她就是一个“拼命三郎”。

    “男警能干的,我照样能干。”羊头岩隧道是全市54个疫情防控阻击任务最重的执勤点之一。地处交通要塞,车流量大,消毒、监测、登记、体温监测……每天10多个小时轮勤下来,王涛双腿麻木红肿,无法弯曲,但她硬撑着站在路面执勤。“王涛这个女人太不简单了,我们男人都累得全身乏力,她却没有半点疲惫的迹象。”王涛万般的掩饰最终还是没能瞒过战友,“别撑了,脚都肿了,先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们呢。”

    感受着战友的温暧与体贴,王涛休息了片刻,便又挪着沉重的双腿,站在了引导车辆停靠、消毒、体温监测的岗位上。

    汪羽 白天战斗晚上打点滴

    “你患了阑尾炎,疼痛就是阑尾发作的反应,你需要住院做手术治疗。”听罢医生的话,汪羽急了:“这阑尾炎发作得真不是时候,前线阻击输入性疫情吃紧,警力一个钉子一个眼,哪有时间做什么手术啊,不行,我不能拖大家的后腿。”

    “医生,你能不能先开点药给我,消消炎?我们疫情防控点上任务十分繁重,如果我住院了,警力就安排不过来了。”

    “你不要命了,让你住院是你的病情决定的,一倒下了还怎么阻击疫情?”面对医生的严厉要求,一心想着战疫前线的汪羽只好使出“死缠烂打”的绝招,最后医生只好同意了小汪的请求。“那住院就暂时缓一缓,我先给你开点滴,消炎的效果比服药来得快。不过你每天必须来打点滴,如有不适,尽快就诊。”

    就这样,白天,汪羽战斗在阻击疫情第一线;夜晚,走下执勤岗位的她直奔医院打点滴。

    唐佳妮 和爱人一起坚守

    “老公,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做好自我防护。”“媳妇,羊头岩那里风大,晚上特别冷,你多穿点,注意安全……”

    作为双警家庭,唐佳妮与杨庆涛既是夫妻,也是并肩战斗的战友。唐佳妮是临翔交警大队车管所的一名普通民警,她的爱人杨庆涛是临翔区圈内派出所所长。相隔几十公里的夫妻,在前往疫情防控执勤点时,都会通过电话互相叮嘱,互相打气。

    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唐佳妮与爱人杨庆涛坚守工作岗位,从未缺席一天。在疫情防控检查点,他们积极协助医护人员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排查登记,维持工作秩序。

    每当接到8岁儿子的电话,杨庆涛和唐佳妮都一阵心酸,可夫妻俩深知责任在身,只能安慰孩子:“儿子,过几天爸爸妈妈就回去陪你。”一个月过去了,小家伙做完了寒假作业,学会了做番茄炒鸡蛋,可爸爸妈妈却依然没有回家……

    面对病毒,没有什么男女之分;面对责任,没有特殊一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临翔交警的“木兰”警组义无反顾,她们用铁骨柔肠诉说着对家人的思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警服赋予她们的职责和使命,绽放出公安队伍中铿锵美丽的巾帼之花。

    本报记者 马雯 文 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