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海宁 无论从防疫角度来说,还是从防假角度而言,消费者都应该在疫情期间按下“欲望暂停键”。我们要意识到,防疫是一种公共行为,每个人都应该为防疫大局考虑。 在24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边检总站副总站长吉利霞表示,北京边检严格落实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分析排查优势,发现确有人涉嫌违反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隔离规定,甚至有人往返疫情严重国家地区从事海外代购活动,北京边检将排查信息实时推送有关部门掌握。(3月25日《北京晚报》) 所谓“人肉代购”,是指不通过邮路,直接靠归国人员将海外商品带进海关的代购方式。正常时期,代购人员只要遵守国内外法律规定,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代购服务获取中间利润是可以的。但疫情防控期间,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境外部分国家疫情严重,代购人员仍然往返疫情严重国家地区,显然给国内防疫带来一定压力,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据首都机场公安局有关负责人3月18日披露,公安机关前期曾将36名频繁前往韩国从事代购的人员查获并转送至指定地点集中隔离观察,并对2名不遵守有关隔离规定、挑头闹事的人员依法行政拘留。这种管理措施可有效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同时对代购人员也是一种警示教育,即入境后要集中隔离且费用自理,所代购的商品也可能暂时无法交货。 按说,在这个特殊时期,从事“人肉代购”的人员应该按下“暂停键”,尤其不能往返疫情严重国家地区从事海外代购活动,因为不仅自己面临感染风险,也可能影响家人生命健康,还可能违反规定。然而,某些代购人员“要钱不要命”。对此,除了公安边检等部门对入境代购人员加强排查、依法治理外,还需要那些喜欢海外商品的消费者保持理性。 部分代购人员在疫情期间仍不停业,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消费者对海外商品有需求。不可否认,部分从海外代购回来的商品,在价格、质量方面很有吸引力,但是,喜欢这类商品的消费者要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是在疫情防控期委托代购不利于防疫。因为某些代购人员在利益驱动下会忽视疫情风险,有可能把新冠病毒带入境内,给国内防疫工作添乱。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的代购商品是否“货真”值得怀疑。事实上,海外代购一直存在假货泛滥的问题,相关报道不少。而且,消费者遇到代购的假货后,还面临着维权难。今年3·15期间,山东高院发布提醒称,最近越来越多的假代购瞄准了代购行业这块“大蛋糕”,妄图通过各种造假套路以更低廉的成本、更高的利润,知假卖假,欺骗消费者。 无论从防疫角度来说,还是从防假角度而言,消费者都应该在疫情期间按下“欲望暂停键”。我们要意识到,防疫是一种公共行为,每个人都应该为防疫大局考虑。同时,在一些国家地区“封城”“封国”,且国内加强入境管控的语境下,所谓海外代购商品是不是真品,要引起重视。如果消费者在疫情期暂停海外代购,代购人员就没有冒险机会。 当然,从事“人肉代购”的代购人员群体不能“要钱不要命”。虽然海外代购的差价或者代购费很丰厚,但生命健康更为重要,这是基本常识。为防疫大局考虑,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此外,国内海外代购平台以及国内相关电商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也有必要暂停“人肉代购”业务,因为在当前这是一种“危险的业务”,每个平台都应保持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