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别哭了,等我病好了我就回家,我还要上学,还要写字……”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病床上,5岁半的小兰(化名)安慰着妈妈。看着小兰浑身包裹着纱布,仅露出来的半张脸上还挂着明显的疤痕,妈妈眼里的泪水更加抑制不住…… 姑父突然纵火 烧碎一个温馨的家 3月28日,记者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病房见到小兰时,她的全身被纱布包得严严实实,露出来的一双眼睛又黑又亮。也许是怕生的原因,记者的到来让小兰有些排斥,记者只能在另一旁向小兰的妈妈了解事情的经过。 小兰出生在巍山县紫金乡,一家人靠种植核桃为生,日子不算富裕,但简单且温馨。正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兰活泼开朗,是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然而,3月初的一场大火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 小兰的妈妈回忆,3月2日,小兰在大理下关工作的姑姑、姑父来家里拜访,陪老人吃饭。由于小兰和姑姑平时关系很好,姑姑也难得回来一趟,当晚小兰和姑姑、奶奶一起在二楼睡觉。其他人住在一楼,爷爷、姑父分别单独住一间。“晚上12点左右,我们突然听到楼上传来一声惨叫,小兰的爸爸连忙起身去看,却看到小兰的姑父手持刀子,正捅向她的姑姑。”因身边无可用武器,小兰爸爸连忙转身下楼,一边喊小兰妈妈通知其他家人,一边抄起一根木棍返回二楼。 而此时,姑父正在房间四处点火。妈妈把被反锁的爷爷房门打开后,回头便看到奶奶带着满头刀伤和满身的火焰跑出房间,妈妈急忙上前帮奶奶扑灭了身上的火。姑父在小兰爸爸的追赶下,从楼梯上滚落下来,仓皇而逃。随后,小兰浑身着火跑出房间,妈妈慌忙上前扑灭了她身上的火焰。小兰的爸妈叫来村民帮忙灭火,并拨打了120,将小兰和奶奶连夜送到大理州医院抢救,而小兰的姑姑不幸在救护车上就失去了生命。 小兰姑父逃跑后,爸爸妈妈立即报警,不久警方就将他抓获。“她姑父平时跟姑姑关系非常好,跟我们相处得也很融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兰的妈妈说,自己不知道小兰姑父经历了什么,让他做出这样的事情。 两个小指被截 还需大面积创面修复 在大理州医院经过两天的抢救,小兰的情况依然不乐观,根据医生的建议,3月5日下午小兰被转到了昆明市儿童医院,随即住进了ICU,奶奶则留在了大理州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参与小兰救治的医师蒙礼娟说,小兰全身创面达到40%Ⅱ-Ⅲ,因为指根循环不好,四肢肿得特别厉害,为了保住手指,在第二天做了切开减压手术。“但是送来的时候,她的两个小指已经烧焦了,没有办法,现在两个小指已经被截掉了。” 一个星期以后,医院为小兰进行了取皮植皮手术,便于四肢后期功能和外观的恢复。 现在,医院每两天会给小兰的创面换一次药,“等她创面的痂去掉以后,会再给她进行后续的取皮植皮手术。”蒙医生说,小兰创面较大,创面修复所覆盖的面积也很多,在后期的治疗中还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前期的费用已经过了一大半,如果顺利的话,后期最少还需要进行1-2次手术,初步估计手术费会在15万元左右。” 手术费成问题 四处借钱但难借到 小兰的手术费用让全家人都犯了难,3月2日的那场大火,烧光了这个家全部的积蓄,由于是人为纵火,属于第三方责任,医保不能正常报销。在乡政府和村委会的集资帮助下,小兰才得以完成第一次手术,目前小兰的治疗费用已超过12万,其中欠费8万。“他爸爸现在正在大理四处借钱,但很难借到,如果实在没有钱,我们只能放弃治疗,带着她回去了。”说到这里的时候,小兰的妈妈伤心地哭了起来。小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着急地安慰妈妈,“妈妈你别哭了,等我病好了我们就回家,我还要上学,还要写字。”也许是小兰的懂事让人心疼,也许是想起一家人过去一个月的艰难处境,妈妈的泪水更加止不住地往下流。 妈妈说,住院以来小兰都特别坚强,很多个夜晚,因为伤口疼得睡不着觉,发出呻吟,但她会反过来安慰妈妈,告诉妈妈自己可以坚持。当然也会有疼得哭闹的时候,“每次换药的时候,她都会哭着喊‘我不换了,我要回家,妈妈你带我回家好不好?’每次听了都特别心疼,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受罪。现在家也被烧没了,回去还不知道要住在哪里呢。她跟姑姑关系特别好,到现在我们也不敢告诉她姑姑去世了的消息。” 募捐通道开启 请你献出一份爱心 考虑到小兰的家庭情况,医院帮忙联系了昆明市呈贡区花与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个致力于儿童助医的志愿团队。在得知小兰的情况后,该中心的黄女士立即发动身边的资源,筹集资金,“目前有珠海的爱心人士向他们捐了几千块钱,现在我们联系了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打开了募捐通道。如果有爱心人士想要捐款可以通过青基会的募捐通道进行捐款,青基会后期会根据治疗情况把款项拨到医院。如果有爱心人士离医院比较近,想要去看看孩子,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直接把钱捐给医院作为小兰后期的治疗费用。” 你可以这样献爱心 对小兰妈妈放弃治疗的想法,蒙医生强烈反对,“如果放弃治疗,这些大的创面修复不起来,很容易引发感染,甚至会威胁生命。”如果你想帮助小兰,可以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献出你的爱心。期待小兰早日康复,早日出院和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奔跑…… 本报记者 杨露 实习生 陈玉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