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云南援鄂医疗队队员曾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护师)认识,是刚到湖北咸宁做感控培训,她专门培训随队的4名记者。因为培训穿脱防护服的一系列动作,偶然看到她短短的头发,和爱笑的眼睛,看她小小的身材,第一感觉她还是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女孩。咸宁采访中,各自忙碌,也没和她再有过多交流,直到回昆休养期间,她教记者和队员们打八段锦功法时再次相识才知道,这位大能量的“八段锦女孩”曾珍,还是一位湖北籍的云南女儿…… 教患者打八段锦 缓解焦虑情绪 曾珍驻咸宁市中心医院。到咸宁之前,她并不知道什么是八段锦功法。看到自己护理的轻症患者长期躺在床上,焦虑、不安,在听说八段锦功法可有效缓解这种情绪,还可以强身健体后,她就上网搜索视频,然后一遍遍地跟着练习。医理相通,曾珍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八段锦的要领。8个动作简单易学,10多分钟即可完成。根据不同的动作,八段锦对全身不同脏器官,都能够达到调理保健作用。 曾珍说,八段锦的一些动作对身体拉伸幅度很大,在病房里因为要穿着隔离服,有些动作只能做到一半,但即便如此,因为隔离服太厚重,简单几个动作之后,总是大汗淋漓。 曾珍刚开始教患者时,许多患者尝试了一两个动作之后就做不下去,但她都会耐心地教学和引导他们。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姓温的患者,这位患者处于恢复期,经常感觉胸闷,有痰堵在胸口出不来。曾珍听后,教他打八段锦,才教了两个动作,这位患者就觉得有点累,但曾珍待他休息好后,又慢慢地教后面的动作。 第二天,曾珍去查病房时,这位患者告诉她,八段锦挺好的,让他把之前排不出的痰慢慢排出来了。听后,曾珍笑了,虽然隔着厚厚的隔离服,患者看不到她笑起来的样子,但患者们都说,穿着隔离服打八段锦的曾珍很美! “湖北是我的家,我去,责无旁贷!” 回昆后的休养期间,“八段锦女孩”曾珍成了队员们的教练。院子里,每天早餐之后,队员们都跟着她一起学习八段锦。曾珍说:“胜利回家,终于可以舒展了。”她教得用心、仔细,队员们学得认真、快乐。 队员刘桂萍说,在咸宁的40多天,忙于病房工作,运动太少,肌肉都僵硬了。跟着曾珍学习了几天之后,全身都放松了,骨骼肌肉也变灵活了,感觉整个身体非常舒畅。队员罗壮跟着做了一周后,说:“八段锦动作做到位后,每天都大汗淋漓,对肌肉和关节拉伸都特别到位,效果非常好。”队员们说,曾珍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大大的正能量。 曾珍是一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感染科“老护士”,也是一个5岁男孩的母亲,还是一个湖北籍的昆明人。曾珍的老家在湖北孝感汉川,很小就随父母来到昆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孝感也是重灾区。原本今年春节假期,曾珍要带着妈妈和儿子去汉川看望外公,然而还没出发,疫情就暴发了。于是,她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向医院请战:“湖北是我的家,我去,责无旁贷!” 刚到咸宁时,曾珍也有焦虑、恐惧和不安。穿着隔离服工作几个小时,开始时许多队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恶心、想吐等症状。但她知道,要护理好病人,自己要先调整好心态。有一次,她在给一位特别不配合的患者准备采血时,撕采血针外包装过程中,这位患者一直在絮叨着责备医生护士,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一不小心,曾珍被采血针戳伤食指,还好处理及时,未发生职业暴露。 曾珍说,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她就用各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套近乎”。一次,新接诊一名重症患者,是一位老大爷,刚进病房就对她说:“我感染了病毒,治不好的,我不愿给你们增加工作量,顺其自然就是了。”这位患者还不吃东西。听了老大爷的话,曾珍拿云南鲜花饼给他吃,还开导这位老大爷:“大爷,我虽然来自云南,但我是湖北儿女,我就是您的女儿呀,一定要有信心,您怎么忍心离开自己的女儿呢……”通过耐心的心理疏导,老大爷转变了想法,愿意积极配合治疗。科室的战友们都对老大爷说:“您好福气,多了一个云南女儿。” 在咸宁的40多天,作为一个女儿、一位母亲,她也十分思念在家的父母与年幼的孩子,在有限的视频通话里,她只能将无数想对父母说的话语简单到极致:“爸、妈,请您二老注意身体,我一切安好,勿挂。”听着孩子稚嫩地说:“妈妈,怪兽打完了吗?可以回家了吗?我好想你,长大后我也要当像你一样可以打怪兽的医生。”隔着手机屏幕,曾珍只有将无尽的思念,凝成一个拥抱的手势和吻。匆匆挂断电话后,眼泪夺眶而出,这位“八段锦女孩”哭得像个孩子,在心潮起伏中睡去。第二天,她又像练习过八段锦之后,蓄了满满的正能量,带着“爱与生命同在”的院训、带着一份职业的坚守、带着对咸宁人民的情和义,再次走进病房。 本报记者 李荣 杨峥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