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第A15版:人物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2年时间,用108支碳素笔 写满44本作业本,52万字……
72岁奶奶 迟来38年的作家梦








    无论日子怎么苦,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是想去做的。

    我没有读过大学,文化程度不高,但我就是想写。

    希望有生之年在书店能看到自己的小说。

    1948年1月 出生

    1976年(28岁)作家梦萌生

    2014年5月20日(66岁)执笔

    2016年5月20日(68岁)写完

    至今(72岁)修改

    本应该是拼写、造句的作业本,在72岁的奶奶伍星明这里成了书稿本。当了一辈子农民,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她,用了两年时间手写了十代人的故事共52万字。被写满的44本作业本、写完墨用绳穿好的108支碳素笔,把伍奶奶的执着和坚持展现得淋漓尽致。伍奶奶说,1976年就想写小说了,但那时候要种12亩地,要干活,要管孩子。直到2014年5月20日拿起笔,那时的她已儿孙满堂。“拿起笔的那瞬间,觉得是时候该做点自己的事情了。”

    唯有热爱才可抵挡岁月的漫长。只读到小学四年级的伍奶奶,却拥有一个作家梦,她努力坚持,在颐养天年之时,拾起38年前的梦想。

    藏了38年的梦想像盛开的花

    和伍奶奶的约定因疫情推迟了许多时日。见到伍奶奶的那天,是个3月里暖暖的午后,在丽江市古城区祥和街道庆东村,远远的,一位老人在四处张望,虽然是初次相见,但记者一眼就认准了她,那顶蓝色的帽子没能挡住她的丝丝白发。或许是缘分,正当记者上下打量这位老人时,她也看了过来。“姑娘,是你吧?”一句简单的话语让人倍感亲切,眼神交汇的那一刻,仿佛在她的眼里看到了星星,闪烁且明亮,和她的名字“伍星明”相衬极了,一个头发花白却双眼含星的72岁老人。

    2014年5月20日开始写,2016年5月20日写完,整整两年,所有的夜晚伍奶奶都在“挑灯夜作”,手写了52万字、十代人的故事。而这个写小说的梦想却萌生于1976年,但那时候梦想在柴米油盐中被耽搁了,1948年1月出生的她,那时刚刚28岁。2014年,66岁的她拿起了笔,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藏了38年的梦想就像盛开的花,铺满了纳西四合院。

    是时候该做点自己的事情了

    有关1996年的2·3大地震片段,伍奶奶在小说里这样写道:“抬头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夜空中镶嵌着无数只小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大地上的人们在地震的惊吓下惶恐的身躯,在茫茫黑夜天色模糊的地上,烧着无数的小火堆,时而明,时而不明地照射着每个人的小脸蛋。”读到这里的时候,伍奶奶那好似星星的双眼出现在记者的脑海里,有感动、有敬重、更有对自己的反思。

    “无论日子怎么苦,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是想去做的。”伍奶奶说,虽然只读过四年级,但其实自己1976年就想写小说了,但那时候要种12亩地,要干活,要管孩子,就没有写了。“到2014年,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了对这个家该负起的责任,是时候该做点自己的事情了。整整两年,用了108支碳素笔,写满了44本作业本。”

    有时候想放弃但是舍不得

    铁皮盒,许是心事的收藏箱,少年时候的情书、远方寄来的信件、明星画帖......有关青春的故事,似乎都能被少年装进铁皮盒里。小小的铁皮盒,是宝贝、是树洞,收藏了所有,伍奶奶也不例外。

    穿过纳西小院,伍奶奶只身走进房间拿出了铁皮盒,在打开铁皮盒的瞬间,竟有一种穿越的感觉。44本小楷作业本被分成4摞装在铁皮盒里,打开本子,是那种很难看到的工整,字里行间还有涂改液的痕迹,当然少不了许多突兀的错别字,但在这里错别字也变得如此可爱,仿佛看到了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伍奶奶,在灯下俯身书写,认真涂改的样子,不急不慢。

    “2016年开始先后找了8个人帮自己修改,有的说写的东西太真实了、有的说人物都是真名,所以到现在还在反复修改,一直没能出版。我没有读过大学,文化程度不高,但我就是想写。有时候也想放弃,但还是舍不得。”伍奶奶拿出书稿,开始讲述她的梦想,讲述过去的故事。她时而停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一刻,或许在时间的长河中,她也有需要治愈的地方,来来往往,离开或者重逢。

    如同画面重现可以久久回味

    伍奶奶的小说写了十代人的故事,题材来源于她从上辈听来的故事,还有她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到的点滴。“从江西到丽江,我们上几辈到现在这几辈,我觉得有意思的都写了。晚上吃完饭,收拾好,静静地在房间里面写。”伍奶奶说。

    2年,720个日夜,忙完一天的家务琐事之后,年过七旬的老人在深夜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不敢想象要怎样的热爱,才可以这样一辈子惦念一件事情,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想努力地去完成。或许这是热爱、是执着,更是信仰与力量。如今伍奶奶回味自己写下的文字,就好似画面重现在眼前,到不了那个时候,却可以久久感受和回味。

    最大愿望就是小说能够出版

    初识伍奶奶,是在朋友口中。朋友聊到她时,整个人仿佛被注入了新的动力,眉飞色舞,言语之间透漏出对老人的敬佩,同时还夹杂着一些想帮老人出版小说却屡次遇见瓶颈的遗憾。如今,伍奶奶的书早已写完,2016年5月20日封笔到现在,她的梦想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一半。之后的时间,她一直琢磨着出版的问题,到现在仍在反复修改。

    “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小说能够出版,有生之年在书店能看到自己的小说。”伍奶奶说,不知道还要多少年,还要修改多少次,但是她一定会坚持。

    后记

    在柴米油盐的围绕下,有多少人可以坚守那份热爱?伍奶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于坚守梦想的故事。梦想,哪怕经历一些挫折也没关系,哪怕迟来38年也没关系。只要梦想一直在,每一天都可以是它的起点。

    本报记者 木晓雯 通讯员 胡世芳 摄影报道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