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第A15版:副 刊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城 里
昆明人的红嘴鸥

    □ 汾沄

    提起海鸥,我最熟悉的还是红嘴鸥。

    它是昆明人的红嘴鸥。

    喂鸥人是昆明人中最虔敬的一拨。一早,当人们行色匆匆出门时,往海埂大坝、翠湖、大观楼等地方,好多交通工具都在向喂鸥的地方赶了。

    他们斜挎着扎染包,一小红帽,外加一红马褂子,提溜个折叠凳,比上班族更上班族,这就是喂鸥人。他们有的是散着步来的,更多的是搭乘免费公交来的。他们带来的鸥粮是特制的专用饲料——但最初的时候,有饼干、蛋糕、酥饼、馒头,包子甚至粑粑。如果是定点喂养,那可就得骑上电三轮了。前篮、车把上、脚垫,连后座都吊着家活什儿,准备得充分又扎实。远远瞅见他们旌旗招展地穿梭在河道栈桥上,别是一番风景——骑在车上的人想必是相当地超凡脱俗、悠然自得。

    红嘴鸥为何而来?在昆明官方公布的城市精神中,第一条就是“春融万物”。红嘴鸥愿意在这样一座充满爱心和包容性的城市落脚、生活,昆明人也把红嘴鸥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空气和水一样。

    海鸥为什么要喂?以往水鸟类动物越冬的地区,如洞庭湖、巢湖等地,因城市化发展及农田开垦,许多湿地被侵占,红嘴鸥到南方越冬,没有了食物,没有了栖息环境。昆明人用包容留住了红嘴鸥,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红嘴鸥的故事,可能是与红嘴鸥的亲密接触,也可能是一家人喂鸥的其乐融融。

    人鸥同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食。您瞧,喂鸥人是不会吝啬鸥粮的,把他们的扎染包在经常喂鸥的地方一摆,摊开双手,这是“会鸥”。喂鸥人不仅与红嘴鸥心有灵犀,而且红嘴鸥相互也都有个默契。鸥群该往哪个方向集中,这得由头鸟作出决定。一只头鸟,总能在茫茫人海中发现那些熟悉的喂鸥人,围着他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接过抛到空中的食物,与喂鸥人的相处顽皮得像个孩子。

    有一个搞鸟类环志的抓到只红嘴鸥,在它的脚上跗跖部戴上镁铝合金的环,想跟踪迁徙情况,不明真相的市民冲上来一顿训斥,虽啼笑皆非却温暖有爱,他还是成功了。

    红嘴鸥是天生的舞者。饲料轻轻抛向空中,它们会迅速滑翔而过,一鸟一口啄着面包,一个飞过再接下一个。有时甚至只用把食物放在手中,把手高举,有的红嘴鸥便会停在你的手上啄食,有的甚至能短暂地“定住”,还有的借风力玩侧身滑翔!

    投食的人都想与红嘴鸥有个约会,但红嘴鸥不都是红嘴鸥。有人管它叫水鸽子,因其体型和鸽子相似,喜水边出没。也有人把它当成濒危物种黑嘴鸥,因其有时会有一个黑色的头罩。“黑头罩”也被叫做“婚羽”。当红嘴鸥戴上“婚羽”,它就要和昆明说再见了,人家着急回家处对象呢!

    因此,红嘴鸥的体形至关重要。若吃得太胖,会有飞不回西伯利亚的可能。后来研制出了富含动物蛋白的补充食物,在各大红嘴鸥聚集地发售。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保证红嘴鸥顺利过冬,政府组织人手戴上口罩每天两次投喂,生怕它们挨饿。

    除了人鸥同乐,昆明人还将红嘴鸥当作“荣誉市民”。它们很懂季节变化,每年一来,报纸上就发消息,人们口口相传,红嘴鸥来了。潜台词是,冬天来了。

    海鸥飞处彩云飞,早已成了昆明人迎接冬天的一种方式。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