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一季度,CPI同比上涨4.9%。专家分析,未来随着疫情影响和翘尾因素影响的减弱,稳定物价总水平的有利因素将明显增多,下半年CPI同比涨幅有望逐步回落。 3月份CPI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是主要推动因素。数据显示,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3%,影响CPI上涨约3.7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6.4%,涨幅回落18.8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涨幅在10.7%至21.7%之间。此外,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0.1%;鲜果价格下降6.1%,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CPI同比涨幅已开始回落,从更能反映短期变动的环比数据看,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1.2%,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4.3%转为下降3.8%。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介绍,食品中,春季时令菜上市量增加,物流运输成本下降,鲜菜价格环比下降12.2%;随着生猪调运逐步畅通、屠宰企业复工复产、各地陆续加大储备肉投放力度,猪肉价格环比下降6.9%。 展望未来物价走势,专家认为,CPI同比涨幅在二季度仍可能有所波动,但后续总体趋于回落。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分析,综合考虑翘尾和预期新涨价因素,CPI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二季度以后,随着疫情影响逐步褪去,稳定物价总水平的有利因素将明显增多,下半年CPI同比涨幅有望出现持续回落。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