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第A03版:要 闻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
五一假期连休5天
限流、AR测温……各地景区拼了


“五一”小长假期间,普者黑景区将主打省内短线游,并推出游客购买景区内柳叶小舟、休闲画舫、景区环线观光车、休闲竹筏、水上桨板等5类游览产品,可以享受免费游览天鹅湖景点的优惠。 本报记者 孙琴霞 摄

    再有不到半个月,民众即将迎来“五一”假期,今年也是大小长假政策实施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连休5天的“五一”假期。

    一方面,国内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另一方面,民众出行意愿越发高涨。如何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这成为了今年各地旅游业面临的一道考题。

    复工、门票优惠

    景区静待长假到来

    “大家应该利用这个节日好好休息,也可以适当到人员不是集聚太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在全球疫情形势下,在中国旅游还是最安全的。”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给出这样的建议。

    观察全国,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推进,各地的旅游景区也在逐步恢复营业,做好迎接游客的准备。以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为例,伴随着疫情态势持续向好,湖北的旅游景区也陆续恢复。

    景区重新开门迎客的同时,各地也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补贴,以提振本地旅游业,还有不少地区提出鼓励2.5天休假制度。此前,江西省政府就曾印发《通知》,在促进旅游消费上提出了试行2.5天弹性作息、实行景区门票优惠、跨界合作推出优惠礼包等八项具体举措。四川近期也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意见》,提出鼓励带薪休假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连休,打造新的黄金周。而刚“解封”的武汉则将从4月20日至7月31日投放1.2亿元文化旅游消费券。

    限流、AR眼镜测温

    多地出招严防“人从众”

    虽然近期密集出台各类措施重振旅游产业,但是疫情尚未结束,各地的防控措施仍不能松懈。

    早前,一些旅游景区曾在恢复开放期间出现大量游客聚集拥挤现象,这也引起了有关部门警惕。为了防止景区出现聚集性感染隐患,近日,文旅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通知》,强调旅游景区要坚持防控为先,实行限量开放。在客流量方面,按照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通知》还要求,旅游景区要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严格限制现场领票、购票游客数量,做好游客信息登记工作。

    其实,在限流、入园检查等方面,不少地方已经提前进行部署,加强了本地旅游景区的防控措施。还有一些景区为了提高入园检查的效率,借助了“黑科技”。据媒体报道,此前乐山大佛景区、张家界景区等,都启用了智能头盔,用于快速无接触检测游客体温,效率大大提高。杭州西溪湿地景区此前也引入智能测温AR眼镜,2分钟最高可以测100人的体温。

    从疫情暴发至今,对于长时间“宅家”的民众来说,都期盼能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去外面走走。

    今年3月,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启动了“2020疫情后旅游大数据调研项目”,并发布了调研报告。报告通过问卷调研收集了来自全国100多个城市的近15000份样本。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发现,中国居民上半年以及全年的旅游意愿都比较高,预计从“五一”假期开始出现旅游高峰。

    不过,出行意愿增加的同时,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17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透露,一周来,全国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2例,为近一个月以来最多。他强调:“要紧绷疫情防控常态化这根弦,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坚决遏制疫情反弹、扩散。”     据中新网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