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引人注意的是,在做好“六稳”工作的同时,此次会议首次提出“六保”任务,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一表述引发舆论关注。 新京报评论:“六保”的提出,首先有警示意义,说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严峻变化。但此时提出的“六保”,却并非基于收缩底色的防守战略,而是在开放包容的基调上,积极主动的防范战略安排。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内外双重困境。最突出的挑战,是国内外出现的需求缺口可能并非短期现象。作为世界工厂,内外部的需求缺口,无疑将对居民就业和生计、企业生存和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等带来挑战,进而给各级政府的财政带来压力,影响基层有效运转。因此,会议将扩大内需战略作为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石。 当前“六保”工作的标本兼治之路,指向的仍是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不破不立的果敢和历史担当刮骨疗伤,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首先,保居民就业就要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就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就需要不断加大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切实打破垄断,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定价。 其次,保民生、保基层运转等就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保障和公共救济制度,搭建公共防护型保障体系。即中央政府可考虑通过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发行特别国债等举措,增加民生投入、完善一般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此外,保粮食能源安全,要推动农村土地和粮食市场产购销体制改革和能源体制改革。 总之,当前经济“六保”要摆脱过往短期刺激的思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不破不立的勇气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同时,要用开放包容的胸怀和信念,激活经济社会的内生活力,用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点亮经济“六保”的前行航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