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延长了应隔离人员的隔离期。据财新梳理,北京、广西、黑龙江、吉林等地已将14天的隔离期延长,延长时间从7天到21天不等。例如,黑龙江就采取了“14+7+14”的超长隔离政策,即对经绥芬河口岸入境、户籍地在牡丹江市的应隔离人员集中隔离14天,属地隔离7天以及居家隔离14天。 南方都市报评论:这些地区延长隔离时间与最近偶发的隔离人员隔离期满后被确诊有关。虽然隔离期满后被确诊的病例是偶发的,但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推进,社会间的人际流动逐渐加大,疫情防控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在此背景下,任何一起潜伏的确诊病例都可能通过社会交往的加强产生相当多的密切接触者,甚至确诊患者。有了哈尔滨可能因境外输入既往感染者1传N,相继发生环境感染、亲友感染、聚餐感染的前车之鉴,隔离时间应防控形势而延长可以说是一种无奈却必要的举措。 同时,延长隔离期实际上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延长隔离期与获得隔离人员的理解、配合中尽量找到平衡点。目前来看,北京正在通过政策慢慢摸索。据财新报道,钟玲(化名)4月9日从武汉返京,正在朝阳区集中隔离。4月20日,钟玲接到通知,14天隔离期结束时,继续7天就地集中隔离,延长7天的费用由政府承担。而对于入境人员来说,因增加隔离时间而增加了成本,有关部门或许有必要详细说明其用意。 根本上说,延长隔离期是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防止出现隔离期满后的确诊病例,导致公共生活中发生一定范围内的病毒传播。此前,界面新闻根据钟南山团队的论文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患者的潜伏期在7天以内,因此14天的隔离天数可能稍长。为获得被隔离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同时避免因延长隔离时间引起公众恐慌,接下来由专家出面向社会释疑很有必要。 如果公共生活不得不面对一段时间内偶增的确诊病例,则经过科学研判后适当延长隔离期将把公共生活的风险降到最低,筑起常态化防控下公共安全的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