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毅飞 1962年9月,笔者从学校毕业,服从国家建设需要,被分配到滇东北乌蒙山深处的某矿支援矿山建设,和分配到该矿的十位同班同学一起乘敞篷大卡车离开昆明,带队的是该矿劳资处干部老W。 一路上,经过大板桥、小哨、杨林、嵩明、马龙、曲靖、沾益和宣威…… 中午,在会泽县大井镇所在地井田坝下车吃饭再上车,一路下坡。山谷下,有一弯耀眼的光带闪闪发亮,像银蛇穿梭潜行。 “那是什么河?”我指着那条“银蛇”问老W。 “那是牛栏江,”老W指着对面那座大山说:“所谓‘牛栏’,就是把那头奔跑来的‘大牯牛’拦住……” 老W又说:“你们看,对面云雾中隐约可见的是那头‘大牯牛’的背脊,顺着那沟下来的是牛脖和牛头,它似乎在低头饮水,又像企图拱断牛栏……” 他还说:“牛栏江一直往北流,在昭通附近注入金沙江……” 老W不厌其烦地介绍着会泽的山和水,以及有关神话和传说…… 由于都是第一次听说和经过牛栏江,同学们都饶有兴致地倾听着、提问着、议论着。不知不觉中,汽车已来到“江底”(地名),过了牛栏江大木桥,停在江边叫“坡脚”的地方。驾驶员要洗车和加水,大家都下了车,在清汪汪的江水边和沙滩上嬉戏着,仿佛回到昆明的盘龙江、八大河…… 已是八月中秋第三天了,在昆明已经凉风习习,头晚歇宣威时,已经感到寒意。可是,牛栏江边却非常酷热:沙是烫的,风是热的,汗一出来,就被烤干了,糊在身上,非常难受。 牛栏江两岸栽满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甘蔗、香蕉、芭蕉、花生和红薯等作物。一些人汗流浃背地在炎热的江边干活。老W告诉我们说,他们是我们要去的矿山在这里修建水泵站和管线(管道)的。修建好后,把牛栏江水输送到矿上做生产和生活用水。 由于热得难受,大家巴不得驾驶员快开车,于是一起帮他洗车、加水,可他又下江洗了个澡,几位会游泳的同学也跟着下水游了一会。 过了牛栏江,汽车开始爬坡,弯更多、山更大、坡更陡!汽车歇斯底里地吼叫着,拼命往山坡上拱,把“大牯牛”和牛栏江抛在身后,逐渐看不见了…… (作者原工作单位: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7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