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5天是12年来最长的五一假期,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首个小长假。 这个五一假期,消费券刺激需求快速回暖,一切又流动了起来,云南旅游业在恢复中有序升温。人们走出家门,拥抱山水花草,沐浴夏日暖阳。5月1日至5日,全省累计接待游客996.62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66.8%。景区热起来了,新业态新模式火起来了,文旅人也忙起来了。5月6日,假期刚结束,文旅专家、业内资深从业者从他们的视角,洞察旅游6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主动化危为机的趋势和变化。 昆明 对餐饮业的消费热情最高 记者6日从昆明市商务局获悉, 五一假期,是昆明市消费券使用的第一周,节前共发出消费券106.5万张,其中,餐饮券52.57万张,每张面额50元;旅游券43.93万张,每张面额100元;体育券10万张,每张面额50元,有效期至5月31日。 在消费券的推动下,不少市民趁着假期纷纷出门开启了“消费模式”,餐饮、旅游、体育等行业在消费券和五一假日经济的双重带动下持续回暖。“你的消费券用了吗?”成了昆明人的热议话题,“去哪吃、去哪玩,全看消费券安排”。 从5月1日零时至5月5日24时,短短5天,昆明市消费券核销量稳步增长,总核销量达13.1万张,其中餐饮券核销9.8万张,旅游券核销3.2万张,体育券核券548张,核销总金额达到816万元,初步统计拉动消费将达到3倍以上,一些热门商户如外婆味道等更是达到5倍以上,有效促进了消费潜力释放。某种程度上讲,从消费券可以看到,昆明人的热情又回来了! 从核券数据来看,消费者对餐饮业的消费热情最高,核销数量占总核销量的75%,消费券对受疫情冲击最大的餐饮业引流作用尤为明显。旅游类用券情况也较为突出,仅市内多家主题乐园、公园及周边景区用券市民已达3万多人次,据文旅局统计,五一期间一日游游客达139.78万人次,同比增长19.30%。 从参与活动的商户来看,入驻活动的商户数量每天都在增加。参与活动的商家都感受到消费券带来的“进店潮”,商家们也积极推出叠加优惠,进一步把实惠给到消费者,释放消费需求。不少商家感慨,久违的排队等餐又回来了。截至5月5日24时,消费券核销商户2299户,其中餐饮类2019户、旅游类234户、体育类46户。交易额排名前列的商家有餐饮类:嘉华饼屋、面包工坊、飞阳铁板烧、老东粥皇、建新园等;旅游类:融创主题乐园、野生动物园、七彩云南古滇王国、石林景区等;体育类:红塔体育中心、市体育馆等。覆盖面广、优质品牌多,也成为形成消费热潮的重要因素。 从消费券券种的设计来看,本次发放的餐饮、旅游、体育三种消费券,倡导的都是健康温暖的生活方式。这是政府以“便捷性、及时性、社会性”的柔性手段,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促进复工复业,带动第三产业消费复苏,加快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张小小的消费券,让市民和商户感受到政府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决心,大家铆足劲谋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昆明市欢迎广大商户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鼓励相关企业加大自身促销力度,结合消费券的红利,叠加商户优惠措施,给予市民更多实惠。同时,还将积极开展畅购云南焕新消费——数字消费季系列活动;组织昆明市提振信心、促进消费系列活动。包括与宝悦汽车、中升汽车、英茂汽车等联合举办“春暖花开”汽车节;与中石油、中石化联合开展成品油促销活动;与苏宁易购联合开展以旧换新、家电消费升级活动;与“迪信通”等企业联合开展信息产品消费升级活动等,进一步营造繁荣的消费市场。 丽江 发放消费券带动旅游消费 记者从丽江市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五一期间,丽江市共接待游客44.35万人次,旅游收入3.84亿元。玉龙雪山、泸沽湖、观音峡等景区实行全员到岗,为游客提供便民服务,各旅游景区“红马褂”志愿服务成为一道亮丽景色。 五一期间,各A级旅游景区严格执行不超最大承载量30%,坚决执行“两个决不允许”,全面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基本实现预约入园和分时段入园。全市无一家A级旅游景区突破最大承载量的30%。各A级景区结合客流量的情况,特别是重点旅游景区第一时间把景区门票管理中心服务前移,将“三扫一测”(云南健康码、疫情防控行程卡〈葵花码〉、云南抗疫情码;体温测量)工作做在前,有效解决景区入口人员聚集、车辆拥堵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方便了游客进入景区游览。 4月28日下午,丽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就“丽江市惠民消费券”发放红利政策等情况作了说明。“丽江市惠民消费券”分为“旅游惠民消费券”“住宿餐饮购车惠民消费券”两部分。首期“旅游惠民消费券”发放35万张,优惠总额6530万元;“住宿餐饮购车消费券”总额1600万元,两类消费券优惠总额8130万元。其中,“旅游惠民消费券”分最美逆行者感恩券和最美家乡游惠民券。五一假日期间,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领到最美逆行者感恩券,携带亲友进入玉龙雪山、白沙壁画等景区游玩。 大理 休闲度假产品受游客青睐 五一期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44.83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5.3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1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9.41%。其中,接待过夜旅游者15.53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5.5%;接待一日游旅游者29.29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5.3%。自驾车成为到大理游客的主要出行方式,进出入大理自驾车419683辆次,同比增长21.8%,通过飞机、动车进入大理的游客同比减幅较大。省内游客占游客总数的91.92%,排名前10的客源城市均为云南省内城市,依次为丽江、昆明、保山、怒江、临沧、楚雄、迪庆、德宏、曲靖和普洱,省外则以成都、重庆、凉山、六盘水、贵阳为主。游船+花海+美食、温泉+美食、“小小农夫”研学家庭游、徒步登山、环洱海旅拍等休闲度假产品,以及新建的洱海生态廊道因自然亲水也颇受游客喜爱。大理州各地花海、农庄等非A开放式景区景点游客量较节前增长50%以上。 普洱 健康游生态游成主流产品 6日,从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五一期间,普洱市共接待旅游者35.64万人次,同比(较2019年5月1-4日,下同)减少12.17%,收入21850.4万元,同比减少13.2%。其中过夜旅游者10.3万人次,同比减少39.39%,收入8256.29万元,同比减少35.26%;一日游游客25.34万人次,同比增加7.43%,收入15349.63万元,同比增加9.44%。 普洱有序推出倚象山茶旅汽车旅游营地、景谷芒卡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景区直通车等特色旅游产品,创新丰富观鸟游、寻访茶山、咖啡之旅等户外体验产品,在严把疫情防控关的前提下切实丰富游客体验度,延伸旅游产业链,健康游、生态游成为普洱五一小长假的主流产品。 保山 9条文化旅游线路受青睐 记者从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五一期间,保山全市共接待游客42.1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32亿元,文化旅游假日市场呈现回温趋势。其中旅游热点腾冲市共计接待游客8.6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634.1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3.7%和31.5%。一日游游客接待7.15万人次,星级饭店平均床位出租率21.5%,非星级饭店平均床位出租率12.7%。腾冲机场起降航班86架次,运送旅客7052人次,累计客座率59.92%。包装推出温润腾冲、探秘白鸟谷、腾冲生物多样性课堂研学亲子游、和顺夫人之旅、秘境腾冲研学实践等适宜“五一”出游的9条文化旅游线路。同时,倡导疫情期间文明出游新风尚,进一步营造绿色、健康、安全的出游氛围。 本报记者 张勇 杨质高 崔敏 木晓雯 秦蒙琳 通讯员 周应庆 杨育花 摄影报道 观 察 消费券产生“乘数效应”带动补偿式消费增长 今年五一假期,政府、企业的各项促消费政策和补贴行为带动效果明显,全国各地发放了大量消费券。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五一消费形势远超预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全国所有省份均解除一级响应,带动补偿式消费增长;假日因素对消费提振产生积极作用;消费券刺激需求快速回暖;换季消费需求在短期内明显释放。消费券可以缓解疫情冲击,在短期内提振消费,改善百姓生活。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各地政府根据地方财政条件确定发放规模,同时根据产业类型和消费习惯安排相应类型和适用范围,有效提振了商业信心,产生“乘数效应”。以杭州消费券为样本的研究显示,政府1元钱的消费补贴能带来平均3.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高于国外10%至40%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券可以刺激居民消费,重启疫后经济活力,给企业带来真实需求,激活市场和经济活动,稳定或新增就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