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朱永华 平台“作恶”,当然需要依法打击,但作为类似李卿这样的受害者,或是在恋爱中遇到问题需要寻求帮助的李卿们,更应当在感情遇挫时有个清醒的头脑。 若不是“良心发现”的“情感导师”打来电话,花了51388元购买情感挽回服务的李卿,还沉浸在挽回前男友的梦里。李卿的情感挽回服务是在“小鹿情感”平台上购买的,这是一家提供婚恋挽回、恋爱教学、情感咨询等服务的线上服务平台,自称注册用户达1200万,入驻的专业咨询师有3000多人。正因如此,李卿相信通过“小鹿情感”,能像平台宣传的那样“让爱得偿所愿”。但最终,非但没有挽回与男朋友的感情,反而被诈骗5万多元,落个“人财两空”(据5月6日《新京报》)。 恋爱中的男女双方因为诸多原因“闹分手”是再正常不过,分手后,一方不愿割舍,希望挽回彼此感情同样既不鲜见,也非常可以理解。但恋爱中的感情问题,毕竟是两个人的私密行为,因为什么走不到一起去,一定要分手,也只有两个人自己最清楚。想把挽回一方感情的希望寄托在所谓的“情感导师”身上,本身就是一种荒唐。更何况那些所谓的“情感导师”,除了忽悠骗钱之外,所有的证件包括“话术”,又都是道具和“剧本”,众多李卿因此上当,根本就不值得奇怪。 市场经济环境下,似乎没有什么不能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尤其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很多实体店做不成、做不了,甚至在传统观念中根本就不能当生意做的“营生”,也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网络中。就连恋爱“闹分手”,一方想“复合”这样的感情纠葛,竟然也成了某些人眼里的“商机”。不言而喻,“小鹿情感”平台就属此类。客观来说,真正具有相关资质,能对得起“情感导师”这一称谓的高情商人士,在不违规违法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才智,能够指导帮助分手的情侣“复合”,并收取相应的费用,既无可指责,也算是一种善行。 然从众多上当受骗的“消费者”求助经历来看,包装看似“高大上”的“小鹿情感”平台,实际上却成了网络骗子的集散地,那些所谓的“情感导师”,不仅把复合感情当成“无本生意”来做,甚至还涉嫌传播PUA,可以说在“骗钱骗色”无所不及的同时,还会将受害者引入歧途,对社会释放出满满的“负能量”。 应当说,利用网络把“缝合感情”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其出发点本身就带有某种“灰色”意味,欺骗不过是这门生意中的基本套路。而且从李卿和众多受害者的经历来看,他们不仅落个“人财两空”,而且还陷入了维权的尴尬。因为涉及到取证难和定性的问题,监管部门难以查处,直接起诉到法院,最终也不过是按照“经济纠纷”来处理,不但挽回损失的概率趋近于零,对于这些原本感情就已经受到伤害的“消费者”,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平台“作恶”,当然需要依法打击,但作为类似李卿这样的受害者,或是在恋爱中遇到问题需要寻求帮助的李卿们,更应当在感情遇挫时有个清醒的头脑,恋爱分手是常有的事,把感情“复合”寄希望于网上的所谓“情感导师”,非但是徒劳和很不现实,即便是最终挽回了恋人,已经被污染的情感也不会维持太久,所受到的伤害注定更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