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5月11日 星期一
第A08版:聚 焦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5月11日 星期一
代表委员热议“六保六稳”和复工复产
希望出台举措助力餐企渡过难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从今年4月召开的省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数据来看,我省有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多措并举加快恢复经济运行、生产生活秩序。截至目前,全省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炼油及成品油供应、燃气企业和重点商场超市、品牌连锁店已100%复产;全省旅游企业(含A级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复产54.93%,全省餐饮企业复工92.95%;除煤炭整合、季节性停工等企业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

    昨天,围绕“六保六稳”“复工复产”等热词,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发表了看法和建议。

    声音

    对旅游业恢复充满信心

    “从五一假期开始,云南民族村的游客和恢复开放时相比成倍增加。”省人大代表、云南民族村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展示部白族村领班李晓黎说。云南民族村现有在岗职工700余人,因为疫情封闭期间,景区从各个部门抽调了150余名员工留守,担负起了景区疫情防控、安全和环境维护工作的重任。除了全力保障景区防疫消杀外,还对景区进行了一系列硬件提升。重点维护了景区道路、水域、步道等硬件设施,对木结构房屋、围栏等进行刷油漆防腐养护。

    云南民族村从3月21日正式恢复开放后,虽然和以前相比游客数量不多,但是景区的接待依然“不打折扣”,无论观看表演项目还是民族文化讲解和体验,都能满足游客需求。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李晓黎明显的感受是,游客和刚开始复工复产时相比成倍增加,最多的时候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已经恢复到近千人。

    李晓黎说,虽然疫情对旅游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自己依然对旅游业的恢复充满了信心。“对于旅游企业来说,疫情的影响有可能促使景区利用线上资源,尝试更多新的经营模式。相信通过政府相关政策扶持、随着经济复苏,旅游业也能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

    每名职员背后是一家人

    “我们公司2月10日就复工复产了,全员恢复上班,没有裁掉一名员工,100多名职工都没有降薪,因为我们知道每位职员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如果有人失业,影响还是大的……”说起“复工复产”话题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六保六稳”,省政协委员、云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沐春说,他们汇集多方力量,积极开拓,稳住职工就业和企业的市场,在艰难中开拓进取,“受疫情影响,我们企业的订单也大为减少,但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响应政府复工复产,开拓了线上销售,并开展产品转型升级,让好产品开拓市场。”

    沐春介绍,在复工复产中,政府部门也十分重视,亲自到企业来了解情况,该退减的费用也及时退减;银行也上门服务,主动提供贷款,为企业发展助力。“保民生、保就业、保企业稳定发展是大事,只有稳定,才能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加稳定。”

    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2020年,全省税务部门深入落实“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尽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力”的“四力”要求,坚决将2020年新出台的5类23项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谈到“六保六稳”“复工复产”时,省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新民表示,截至4月底,全省税务部门累计实现减税降费141.14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46.43亿元,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2020年继续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94.71亿元,有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助力云南经济社会稳步恢复发展。

    唐新民介绍,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构建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已成为经济转型稳中向好发展的重要因素。税务部门将以信息化为支撑,努力构建集约化、便捷化、低成本、高效能、公平化的税收营商环境。

    为此,税务部门不断优化“一部手机办税费”系统功能,目前可办理的税费业务达110余项,覆盖了90%以上的高频业务,已经完成1426万笔税费征收,累计办理税费缴纳47.8亿元。着力建设区块链发票管理服务平台。自2019年7月20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以来,已实现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我省主要景区、昆明市地铁、丽江市“数字小镇”、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和零售、住宿、交通、餐饮等行业共2232户纳税人的推广应用,开具区块链电子发票9.8万张,开具金额共计3592.55万元,为纳税人使用发票实现了开具简便、不可篡改、全程追溯、成本降低的目标。大力推行“非接触式”网上办税缴费。推行全程网上办理事项299项,推出“网上申请领购发票、线下免费邮寄配送”发票服务,全省非接触式办理涉税业务量占比达到87%。有力推动“银税互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云南税务与22家银行签订“银税互动”合作协议,目前,金融机构依托“银税互动”工作机制,共向企业发放贷款5.18万笔,贷款金额36.97亿元,其中,向小微企业贷款35.57亿元。

    呼吁

    出台举措重振餐饮消费市场繁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餐人数急剧减少,营业额大幅下降,餐饮业受到重创。根据抽样调查显示,我省餐饮业 2020年1月份营业额与去年同比下降40%以上(约60亿元),2月份(统计未结束)营业额与去年同期同比下降 95%以上(约150亿),1—2月合计损失约 210亿元以上。4月中下旬,消费市场虽有所复苏,但仍存在营业收入低、运营成本高、现金流不足、员工流失等问题,大多数连锁餐企及重点企业尚没有能力重启全部门店。

    为此,省政协委员杨艾军、于干千、李莹、刘亮、吴存良、魏崴和赵晗,在联名提案《助力餐饮企业复工复产,重振餐饮消费市场繁荣》中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餐饮业“十四五”振兴计划》,系统规划餐饮业振兴发展,充分发挥餐饮业在增进消费、稳定就业、弘扬文化、保障健康和提倡环保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餐饮业列入“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业态”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支持出台《云南省餐饮条例》:一是深化行业防疫监管,降低病从口入风险,强化职业道德操守,构建文明用餐体系,提高卫生健康质量;二是加强对美食街区、综合体餐饮聚集区、地标美食区域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的建设及扶持力度,增加街区品牌影响力,打造“夜间经济”;三是支持举办不同主题的线上线下美食节,宣传推广滇菜美食和绿色食材,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四是支持餐饮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力共建“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工业化模式”的云南绿色食材加工集散中心,解决餐饮业粗放型供给问题,满足省内外绿色食材供给需求;五是建设智慧餐饮供应系统,打造公共餐饮服务平台,创造市场供给侧服务新产品,满足新兴消费生活方式;六是把餐饮业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联合有能力的餐饮企业建设应急餐饮保障中央厨房、社区食堂,保障紧急情形下提供安全、可长期供应的餐饮产品。

    提案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本着“应享尽享”的原则,加快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地实施。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为餐饮企业提供贴息或低息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与餐饮行业协会合作,拓宽企业融资通道,通过提供信用贷对商户进行精准帮扶;落实降租扶持政策,将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免租政策情况列入考核项目并进行检查,将非国有大型交易市场减租降租的宣传动员及政策扶持列为当地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大降费优惠力度,对餐饮企业在疫情结束后水、电、气及垃圾清运等费用的优惠时间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出台以“降社保、提薪资、扶企业、留人才”的援企稳岗政策。  

    统筹 曹婕  本报记者 张勇 左学佳 曹婕 孙琴霞 杨质高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