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大群众更加珍视健康、更加重视体育健身,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如何降低体育健身的服务门槛,完善服务全民的健身服务体系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今年省两会上,云南省政协委员沐春结合我省体育服务实际,提出《降低体育健身服务门槛,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提案。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沐春说,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云南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云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系列政策。明确了到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2.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2000万人;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基本实现城乡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全面建成“生态云南、健康云南、幸福云南”。 近年来,我省相继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农民健身工程、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等工程项目,不断突出云南民族特色体育和群众体育运动项目,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 降低体育健身服务门槛 沐春说,应该充分利用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广泛引入易于使用、易于普及、大众化的健身器材,广泛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加大公共基础体育设施的开放力度,降低体育健身器材的使用门槛,让广大群众广泛开展体育健身运动。制定公共基础体育设施的配置标准和质量要求,完善基础体育设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落实体育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检修和更换等工作,避免因设备老化、部件破损、更换不及时等问题造成的使用和安全问题。 鼓励多元化体育运动 加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加强仓库、空地、山地、人行道的体育功能转化,建设符合健身需求的健身社区、健身步道、骑行车道等场所,逐步完善覆盖城镇社区的15分钟健身圈。发挥我省气候和环境优势,广泛引入高原体育培训和民族体育运动、精品赛事,从场地建设、健身指导、运动员培育、赛事运营等方面全面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健身需求,逐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鼓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沐春建议,应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健身中心、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等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 各级政府部门应针对不同健身资源,设定开放标准、降低开放要求,并给与资金扶持和教练人才保障。一方面鼓励对外开放并在场地场馆的使用、维护、管理上给予资金扶持;一方面提供涉及运动项目所需的体育培训、技能提升、健身指导以及教练人才保障。如:科学健身、教练团队、医疗服务、康复指导等。 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健身需求 全民健身,服务全民。随着云南中考体育100分的实施和老年人士、残障人士健身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按照不同健身人群的身体机能状况和健身需求,制定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完善全民健身服务的重点也是难点。残障人士、老年、青少年等弱势群体需要结合身体机能状况配置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健身器材,需要专业人员的健身指导,更需要特定的安全防护措施。这就要求在器材设计、人才培养、科学培训上加大力度,真正实现服务全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左学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