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发布我省2020年强基计划考生须知,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30余所高校在试点名单中。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自2020年起,教育部将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以下称强基计划)。与之前试点的自主招生不同,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是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 两种招生模式 在提前批次录取前进行 强基计划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据悉,强基计划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两种招生模式。 一是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二是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高校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强基计划考生录取工作安排在我省提前批次录取开始前进行。被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提前批次及后续各批次类型的投档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按照其填报的高考志愿继续参加后续各批次各类型投档和录取工作。 自主报名 我省不再单独组织志愿填报 强基计划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由各高校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试点高校具体招生专业及计划、是否在我省投放招生计划等信息,考生可在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章程及招生章程中公布的报名网站中查看。 同时,考生强基计划志愿以在各试点高校报名系统填报的信息为准,我省不再单独组织强基计划志愿填报。强基计划入围考生仍可参加我省高考志愿正常填报工作。 时间节点 受疫情影响,原强基计划各相关时间节点均已推迟进行,各报考流程时间如有调整,以教育部和各高校通知为准。目前,强基计划各报考流程时间预计为: 5月初 高校公布招生简章 5月 考生网上报名 7月7日~8日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7月26日前 高校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 8月4日前 高校组织考核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考生注意事项 1.自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2.高校将在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发布具体招生专业及计划、考生报考条件及方式、报考时间、入围高校考核的办法、考核程序及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综合成绩折算办法等信息。 3.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在各高校官网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发布,考生可登录https://gaokao.chsi.com.cn/gkzt/jcxkzs查看。如遇问题,考生可通过试点院校公布的联系咨询电话向招生院校咨询。 4.入围强基计划高校考核的考生还将进行体育测试。各试点高校体育测试项目、合格标准、成绩使用办法等有所区别,由各试点高校在招生简章中发布。 5.根据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及管理要求,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需符合我省2020年高考报名条件并已参加我省2020年高考报名。随迁子女考生报考强基计划的,其随迁审核结论应为“不限报”。 6.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本报记者 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