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5月19日 星期二
第A04版:关注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5月19日 星期二
云南省博物馆
件件文物诉说过往 段段历史启迪未来


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银鎏金嵌珠金翅鸟立像


金镶红蓝宝石冠


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


牛虎铜案


聂耳小提琴

    作为一座近70年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20余万件藏品无疑是云南人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无论是青铜、陶瓷,还是书画、工艺品,这里存放了千万年来云南这块神奇土地的文明痕迹。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同推开这扇门了解历史,探索未来。

    金镶红蓝宝石冠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收养了一个贫困少年,他就是沐英。沐英从8岁起就跟着朱元璋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18岁便担任军机重臣。平定云南后,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沐英治理云南期间,又多次平定叛乱,积极开垦种田,甚至吸引了外省人到云南定居,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百姓安居乐业。

    沐英逝世后被追封为黔宁王,沐氏子弟承袭“黔国公”的封爵,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朝灭亡,共计12代。

    这件金镶红蓝宝石冠造型呈半球形,由形似莲花瓣的薄金片、内外四层累叠而成。集中融汇多种工艺技法,如捶揲、錾刻、镂空、镶嵌、焊接等,充分反映了明代金器制作水平的高超,更显现出明代王侯之物的华贵。

    《剡溪访戴图》

    黄公望善画山水,成就卓著。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他的作品有浅绛与水墨两种面貌,浅绛山水浑厚圆润,水墨山水则潇洒苍秀,笔墨洒脱,境界高旷。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后人把他与吴镇、王蒙、倪瓒合称“元四家”,为“元四家”之首。

    《剡溪访戴图》是他晚年以浅绛法绘制,取材于历史人物故事。主要描写晋代著名书法家王徽之行船访问画家戴逵,路途中被剡溪(今富春江流域)雪景迷住,一边品酒一边欣赏风景,天蒙蒙亮才到戴逵家,却没有去敲戴逵的家门,尽兴而回。图中题款:“至正九年正月为王贤画,二十五日题。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

    银鎏金嵌珠金翅鸟立像

    此像为银质,通体鎏金,呈昂首展翅飞翔状,头饰如意云形的宝冠,尾羽镶嵌5颗水晶珠加以点缀,呈火焰向上展开,足踏莲座之上。此鸟体态雄健圆浑,充满勃勃生机,造型独特,精致华美。

    传说金翅鸟原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可慑服诸龙,消除水患。它用巨大的翅膀拨动海水,使之分开,捕食龙,龙族苦不堪言,便去求佛解救,佛以袈裟护住才免遭捕食。后来成为佛的护卫神鸟。

    这件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之所以是国宝,不仅因为它造型精美,更重要的它是当时大理先民信仰中的一部分。大理曾是水灾频发的地方,从金翅鸟吞毒龙治水的传说,到现在大理随处可见的金翅鸟形象,金翅鸟成为了苍洱地区文化标志。

    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高43厘米,长76厘米。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

    牛虎铜案的出土,曾轰动了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中国文物考古界。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最重要、最受尊崇的一位神祇,其纤细修长挺直的身躯、高耸精美的头饰、发辫及服饰与世界上任何地区的观音造型迥然不同,具有鲜明的云南地方特色,民间称为“云南福星”。

    此尊立像高发髻,戴化佛天冠,面作女相,手接妙音天印。下着裙,束花形腰带,赤足。足下有二方形榫(座残)。舟形背光,银制镂空,内作莲花纹,向外分别为优罗钵花、联珠纹和火焰纹。

    这件阿嵯耶观音总重1135克,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一件宋代以纯金铸造的佛像,也是南诏大理国最珍贵的佛教艺术瑰宝。观音铸造后并未打磨抛光,至今依然金光熠熠,折射出昔日佛国的辉煌。

    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

    古滇国青铜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特别是贮贝器,是在其他地区从未被发现过的,被称为滇青铜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贮贝器由青铜铸造,字如其名:“贮藏贝币的青铜器。”

    这些贮贝器的精彩之处在于器盖和腰部,这两部分铸造着生动活泼的人物、动物等造型,以及栩栩如生的劳动、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等场景,古代滇池区域独具特色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习俗等等未解之谜,往往可以在贮贝器上找到答案。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便是其中的翘楚。

    聂耳小提琴

    1931年初,聂耳因帮助朋友代租电影片邮寄回昆而获得100元酬金,他将这笔钱的一半汇给母亲,剩余的购置了几本乐谱、一件冬衣以及一把小提琴。在聂耳的日记中,他曾多次提到自己的小提琴。比如在1933年1月31日,他写道:“今天和小提琴的感情特别好,有空便回来拉,开过三次琴箱。”1934年1月29日,他写道:“从今年第一天第一时起便不断地努力练习小提琴。”甚至在他离世的前一天,1935年7月16日,他在日记中仍提到“明天开始新计划,随时不忘的是‘读书!’‘拉琴!’。”

    聂耳1935年4月18日到达日本东京,历时半个月修改完成《义勇军进行曲》并寄回上海电通公司,随着影片《风云儿女》公映。《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很快在国内流行起来,传遍祖国神州大地,成为家喻户晓的、广泛流行的革命歌曲,最终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把小提琴自始至终一直伴随着聂耳,见证了这位人民音乐家短暂而辉煌的音乐人生。本报记者 杨质高 文 省博供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