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频发,当前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何庆说,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存在防灾减灾救灾的全民意识还未树立,自防自救能力偏弱、缺乏分门别类的救援工作行业安全标准、预案紧贴实际不够、救援队伍力量不足、信息数据统计不全等问题。 何庆委员建议,要加强自防自救能力建设,把安全教育、防灾减灾知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特殊行业的安全教育、应急救护知识考核作为上岗的先决条件,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职责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义务、行动准则及值班备勤要求,构建起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建立各地区、各领域的应急救援大数据网络,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和减灾救灾装备建设;推动救援工作构建“大应急”格局,在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全面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健全完善准入制度、给予税收优惠、进行财政补贴等手段,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加入到应急救援工作中;进一步强化社会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居民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增进民众对应急救援工作的支持;加大对边疆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支持。 本报记者 李翕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