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时任云南省社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的李汶娟,放弃了公派赴美留学的机会,被任命为宁蒗县委副书记、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带着社科院的三名研究生一起踏上了小凉山的扶贫之路。到任后,她带领来自中央、省、市、县的近600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为宁蒗小凉山美丽彝乡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文明生活六件套运动”成典型 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是一个集“边、远、山、穷、特”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县,全县有82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6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33户81724人,贫困发生率为35.43%,占全市贫困人口的45.73%,是丽江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严峻。 宁蒗有四个乡与大凉山相连,许多贫困村分散在金沙江腹地,很大部分贫困群众居住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居住非常分散。为了解每一个贫困村的情况,李汶娟决定要在半年内走完全县91个村委会,了解每个贫困村的情况。调研中,她发现很多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养成了吃饭在火塘、粮食杂乱堆,居住地没有厕所、没有浴室。于是牵头建立省市挂联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动员全县182家挂联单位积极投入帮扶资金,驻村扶贫工作队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全县每户贫困户修建一个厕所和浴室、安装太阳能、一个大棚、一个节能灶、一个碗柜、一个储粮器的“小凉山文明生活六件套运动”,全县所有贫困户全覆盖,成为凉山地区的示范典型。 如何管好用好宁蒗驻村扶贫工作队,让她们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提高驻村扶贫工作队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素质强的云岭铁军,是李汶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针对宁蒗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分散的实际,创新驻村工作队选派,除按全省统一要求向贫困村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外,向非建档立卡贫困村派驻5人以上的驻村工作队员,全县驻村工作队员达到598人,成为当时全省唯一驻村工作队员覆盖所有村委会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确保了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有序开展。 精准扶贫促进宁蒗平衡发展 李汶娟注重工作制度创新,在全省率先推出驻村工作队积分制管理,制定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例会制度》《宁蒗县2016年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宁蒗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测评办法》等18项管理办法,建立队长例会、工作周报制度、现场推进制度、视频调度制度,加强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管理,确保作用发挥。创新驻村扶贫工作队成效考核,宁蒗县成为全省率先对“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采取第三方考核评估的县。建立“9+1”党建促扶贫工作机制、党建+合作社+农户+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电商扶贫项目”等帮扶模式,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驻村扶贫队伍的建设,带动了电商扶贫、农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扶贫项目的落实和发展,宁蒗驻村扶贫工作队创新管理的尝试在全省作为经验交流。 在担任宁蒗县委副书记、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期间,李汶娟主要负责全县精准扶贫、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挂包帮联席会议,牵头负责航空航线开辟,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等,精准扶贫促进了宁蒗县平衡发展。 2018年3月,挂职期满的她和598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中的400多名队员将轮换离开,为了让新一批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对驻村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尽快投身到驻村扶贫工作中,她带领挂联办、全体驻村工作队拍摄了驻村扶贫工作教育片《走在荞麦花开的路上》,并作为全省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