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
第A13版:时 评    
       
版面导航

第A01版

第A02版

第A03版

第A04版

第A05版

第A06版

第A07版

第A08版

第A09版

第A10版

第A11版

第A12版

第A13版

第A14版

第A15版

第A16版
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
“自热火锅”不能自行其是

    张国栋

    缺乏标准,就如同没有准入门槛,也就难有相应的安全防线。

    据报道,在直播带货的风潮下,便利、个性化的自热方便类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除了海底捞、小龙坎等传统的火锅品牌推出旗下方便火锅产品,其他一些休闲食品企业也积极布局,自热火锅行业呈井喷式发展的背后,最大的挑战是安全问题,发热包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的爆炸事件时有发生,引发消费者投诉。(5月31日《北京青年报》)

    “自热火锅”也叫懒人火锅,是食品圈的新网红。公开数据显示,2015-2018年,自热火锅市场规模由2.3亿元增至44.9亿元。随着自热火锅的不断推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近70亿元。不管其“原理”何在,简单方便应该是该产品的最大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不仅发热包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的爆炸事件时有发生,令人担惊受怕,事实上这里的许多食材安全也恐难得到保障。

    一方面,就标准而言,现行《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方便食品目录中,只包含油炸方便面、方便米饭等,“自热火锅”尚未被收录。缺乏标准,就如同没有准入门槛,也就难有相应的安全防线。另一方面,就现实而言,由于门槛较低,市场上的很多“自热火锅”产品实际上都是组装品。此外,还有些“自热火锅”都是火锅产业上下游企业或者是跨界企业生产的,本身并不专业,是否具备生产资质、用材是否符合食安标准等,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生产销售环节还是监管环节,“自热火锅”目前看似很“火”,其实尚处于一种标准缺失、自行其是的状态。不仅无法使行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也容易引发食安事件。

    进而言之,无论直播带货风潮还是消费升级使然,“自热火锅”现在已成为食品圈的新网红,市场潜力巨大,这是好事,但却不能任由其自行其是,给“舌尖安全”埋下祸患。

    首先,拾遗补缺,尽快制定出“自热火锅”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补齐法律监管方面存在的缺陷,让标准短板先“长”起来,这是解决“自热火锅”门槛低、质量良莠不齐现状的根本路径。其次,有了标准和门槛,还必须施以严格的监管,要在统一标准、刚性制度的监管与呵护之下,对其生产经营进行规范和约束。如此,才能让“自热火锅”既方便又安全,从而在健康和安全的轨道上良性发展,行稳致远,实现多赢。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春城晚报